健康養身★妊娠糖尿病生完就好? 醫:須定期追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積極控制血糖,為了肚子裡的寶寶,她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加上胰島素治療之外,更一天監測7次血糖,確保血糖值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寶寶終於如期健康地呱呱墜地。但該名患者產後即以為沒事了,血糖值卻在幾年後不知不覺中又回到糖尿病的程度;醫師呼籲妊娠糖尿病患者,即使產後也應定期追蹤血糖變化。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懷孕時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影響胰島素的功能,導致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或產生拮抗性,大多數孕婦的身體可以經由代償性分泌胰島素來應變,但有些人的體質無法充分回應,便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

通常在懷孕24到28週時,醫師會安排孕婦接受血糖檢測。以往沒有糖尿病史的孕婦,若未能通過兩階段的篩檢,就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若未能控制得當,對母體與胎兒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包括羊水過多、巨嬰、胎死腹中、新生兒低血糖或死亡等,不可不慎。

妊娠糖尿病患者除了飲食控管與適度運動,更要監測記錄血糖,定期回診,有些醫師會檢測果糖胺(Fructosamine)值,觀察較糖化血色素(A1C)更為短期的(2至3週內)血糖變化趨勢,據以調整治療對策,幫助孕期的血糖控制。對於必須用藥的病人,蔡世澤指出,目前都主張使用胰島素治療,因為胰島素不會經過胎盤,所以胎兒不會受到影響,去年九月,衛生福利部核准孕婦使用透過基因工程製備的新型胰島素,在人體吸收更加穩定。

蔡世澤說明,長效型胰島素模擬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讓餐後血糖會從較低基礎開始上升,因此攸關妊娠糖尿病預後的餐後血糖,得以落在較安全的範圍內,是為「水落船低」;相對而言,速效型胰島素的作用則屬於「削峰去谷」,於用餐前搭配打底的長效型胰島素,可協助控制血糖不致大幅起落。

蔡世澤說,懷孕可視為一種對葡萄糖耐受度的考驗,得到妊娠糖尿病不妨換個角度思考,當做是上天對孕婦日後有可能發展成糖尿病的善意提醒或示警,因而產後更要留意血糖變化。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ADA)2014年發表的血糖控制指引,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產後6至12周內應至新陳代謝科回診做相關檢查,之後每隔三年追蹤一次。蔡醫師特別叮嚀所有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確實執行定期追蹤,以免錯失及早發現糖尿病的契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73

相關推薦

為什麼我要寫這本書?   我每次受邀去演講時,都會問台下的聽眾:「有痠痛的人請舉手。」總是一票人舉手,後來我乾脆改問「沒有痠痛的舉手」,這樣反而看得比較清楚。根據我的觀察,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痠痛困擾,有時候會有少數一兩個人沒舉手,我都開玩笑說,大概是因為太痠痛了、手舉不起來。   ...

閱讀詳情 »

主持「同學會」節目三年多,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其中功夫最高強的當屬簡文仁老師,如果再看他的專長,您就會知道他簡直是精通十八般武藝,若生在古代肯定是位武林高手。第一次見到簡老師就被他嚇了一大跳,因為錄節目時簡老師不是從座位走到前面講解,而是輕鬆一躍,跳過至少一公尺寬的來賓桌面,讓在場的每個人都驚訝不已...

閱讀詳情 »

運動的效果比儀器有效,比藥物持久|《就一招,痠痛立消》天下雜誌出版   的確,幾乎每一個人都可能有過痠痛的困擾,只是部位、程度、時間、原因或許不同而已。   我個人一向都有良好而規律的運動習慣,原本少有筋骨痠痛的情形,不過,最近卻也因為肩頸以及手臂痠痛而不得不到台大醫院復健部接受...

閱讀詳情 »

自爆我的痠痛,「改過自新」回報簡老師   如果要我圈選出一位物理治療師界的典範,這一票一定非簡文仁老師莫屬。 簡老師的高人氣是其來有因。物理治療師專業的他,不僅學有專精、知識淵博,更有菩薩心腸,喜於分享他的所長;因此每逢佳節時令,他總會為全民百姓的健康設計出一套簡單易學配上易記的口訣,讓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