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糖尿病用藥解密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全台糖尿病人口已達170萬,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據統計,逾9成6是第二型糖尿病患,罹病主因是「胰島素阻抗現象」;國際研究證實,第二型糖尿病患服用糖尿病用藥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降低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以及腎臟衰竭,並能穩定控制血糖、血壓、降低壞膽固醇。醫師提醒,天氣漸冷,患者除了規律服藥外,更要做好飲食控制、少喝湯品,以免血糖、血壓失控,出現嚴重併發症恐致死。

糖尿病不只是高血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醫學系心臟科教授Eugenio Cersosimo強調,糖尿病不是單純的血糖疾病,高血糖會影響葡萄糖利用率減少、肝醣增加、脂解作用增強、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腸促胰泌素作用減弱、昇糖素分泌增加、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以及神經傳導物質功能障礙,是一種胰島素阻抗的新陳代謝疾病。

Eugenio Cersosimo指出,糖尿病患者大多死於心血管疾病。據統計,6成5的第二型糖尿病死於心血管疾病,由於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各器官功能失調及損害,包括眼睛、腎臟、神經及心血管系統,最終造成致命的併發症。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根據PROactive研究結果發現,針對5238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為大血管病變高危險患者,使用口服糖尿病藥胰島素增敏劑,可明顯降低心臟病所有致死率、非致死心肌梗塞,以及降低中風的風險達16%。

另外,PROactive-recurrent MI subgroup研究則發現,針對2445名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可降低再發率風險達28%、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達37%,以及降低綜合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達19%,包括心臟病的死亡、非致死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管再生及急性冠狀動脈併發症。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前理事長、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莊立民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高於一般人,而PROactive研究發現,服用口服糖尿病藥如胰島素增敏劑,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控制血糖、血壓,並增加好的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可延後患者永久施打胰島素的時間。另外,賓州大學與北加州凱撒醫療中心所做的KPNC十年流行病學研究也證實,服用此降糖藥與罹患膀胱癌無相關。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則提醒,最近天氣變冷,民眾活動量減少、飲食攝取卻增加,尤其喜歡吃火鍋、喝補品保暖,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以免補品、湯品喝太多,導致鹽分攝取過量,容易水腫、血壓升高,補品吃太多也恐使體重上升,造成病情難以控制,而增加出現嚴重併發症風險,最好至醫院進行用藥調整,並規律服用藥物,定期量測血壓、血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8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北市一對身材偏矮小的夫妻帶著8歲兒子至醫院求診,表示十分注重孩子的營養與運動量,但兒子卻一直都是同儕中最矮小的,導致長期缺乏社交自信。經過3年的持續追蹤,生長曲線一直維持落後3個百分位以上,每年僅長高4點多公分,經多方考慮與討論,家長決定在男童升小學五年級時自費施打生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過敏、筋骨痠痛與「氣」有關! 醫:消耗要回補天氣有變化,身體總是容易出狀況。無論鼻子及皮膚過敏,或四肢痠痛、關節風濕痛,資深中醫師李深浦分享傳統中醫如何看待「氣」的影響。「氣就是你體內產生的熱量、營養的燃燒,運動產生的體能,這個都是體氣的變化。」知名中醫師李深浦表示,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年一度的大學指考即將登場,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考,許多考生前過度緊張,擔心書讀不完、遇到不會寫的題目、劃錯卡等意外發生,如何冷靜地應對人生大考?知名心身診所院長洪敬倫醫師表示,考試前難免會有壓力,在最後一段衝刺期,越要養成規律的習慣,維持生理作息的穩定,若是應考時非常緊張...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在家防疫期間,許多人盯著3C產品的時間變長,有些人發現,明明沒有髮絲擋在眼前,但視線中卻出現毛髮、飛蟲的影像,且當眼球不動時,那些漂浮在眼前的東西還會繼續移動,護理師健健指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飛蚊症,當眼前黑點數量變多時,就要提藥警覺,因為很有可能是視網膜剝離或視網膜裂孔,會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