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絲瓜治療熱毒痘瘡有奇效

絲瓜治療熱毒痘瘡有奇效

圖:「秋老虎」的大熱天,不必煲老火湯,只要用絲瓜快速滾個瘦肉湯,加些豆腐,就能補充水分又可清熱;加少許杞子則增添滋補肝腎的功效。

  「秋老虎」熱熬人,此際市場正是絲瓜當令,購之作菜滾湯,有清熱除煩解瘡疥之毒的作用。廣東人所指的絲瓜和外省人所說的絲瓜(粵地叫水瓜),外形有別,但食療功效相同,尤其對南方炎熱潮濕引起的熱毒痘瘡,絲瓜有意想不到的清熱解毒功效。

  絲瓜屬葫蘆科植物,因老則筋絲羅織,很像我們人的經絡,故名之。此物原產印度,據《本草綱目》記載:「(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其葉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細毛刺,取汁,可染綠。其莖有稜,六,七月開黃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黃。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綠色,有皺點,瓜頭如鱉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內有隔,子在隔中,狀如瓜蔞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葉捲鬚,皆可食也。」

  絲瓜性味甘平,清香甘甜,《本草求真》記載其入腸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帶,血淋,疔瘡,乳汁不通,癰腫。

  絲瓜還可治療無名腫毒及皮膚熱毒瘡癤,古籍中早有記載,如《本草求真》謂:「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濕熱,蠱毒血積,留滯經絡,發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達絡,無處不至。但過服亦能滑腸作泄,故書有言,此屬菜中不足,食之當視髒氣以為可否也。朱震亨:治痘瘡不快,枯者燒存性,入硃砂研末,蜜水調服。」《本草蒙筌》載:「治痘瘡腳痛,燒灰,敷上。」《醫學入門》:「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疽、疔瘡。」《仁齋直指方》:「治癰疽不斂,瘡口太深:絲瓜搗汁頻抹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86歲的奶奶因為牙齒早已掉光,吃飯時都得戴上活動式假牙,但由於活動式假牙較不牢固,奶奶都只能吃口感較軟的流質類食物。為了讓奶奶能夠再度享受食物的美味,兒孫們便決定在奶奶86歲大壽前合力出資,透過「植牙搭配覆蓋式活動假牙implant retained over- d...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男性,因中風後導致身體右側行動遲緩,雖家人不斷鼓勵復健,但因身體受限,這名患者也提不起勁,甚至長期意志消沉;開業醫精神科醫師郭彥麟指出,其實大腦是調整情緒的中樞,這時因中風失調,就可能出現各種症狀,其中很常見的就是憂鬱問題。在台灣,中風是十大死因之一,且中風造成的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乾癬是一種難以斷根的疾病,就有不少乾癬病人遍尋偏方,花了許多冤枉錢;其實,乾癬治療有很多方法可選擇,除了外用藥膏、口服藥和照光療法,甚至生物製劑都已有健保給付,乾癬病人應積極就醫診治,才能對症下藥。乾癬又稱為銀屑病,傳統則稱之為牛皮癬;乾癬是由於皮膚的免疫系統失調,而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波波寒流來襲,關節炎患者恐就會出現疼痛的現象,且因關節活動範圍受限,也使活動量大幅下減:高醫復健科治療師王志中指出,但是若長期處於活動量低,就會使身體循環變差,且無法代謝廢物,導致症狀持續加劇。臨床上,就曾有婦人被家人攙扶就診,原來是因低溫導致膝蓋關節劇烈疼痛,甚至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