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總是半夜找東西吃? 小心得到「夜食症」

總是半夜找東西吃? 小心得到「夜食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經常半夜起床找東西吃,或是晚上睡前不吃點東西就全身不對勁的人,要小心了!根據美國心理學教授斯坦科德及其團隊研究顯示,這種狀況可能是得了「夜食症」,而夜食症患者其實患上了三種失調症 ─ 飲食失調症、睡眠失調症和情緒失調症。

長庚一般精神科陳景彥醫師表示,國外所稱的夜食症,其發生原因為精神壓力導致荷爾蒙分泌失調而引起的一種症狀。大多數有此症狀的病人是因為大腦功能改變,以及與服用安眠藥有關。腦部受傷,以及藥物造成的傷害,將導致控制原始本能的行為下降,像是有情緒障礙者、焦慮症者、憂鬱症者,或是睡眠不好的人都有可能發生。

陳景彥醫師表示,臨床上,就有1名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因長期失眠使用安眠藥,家人發現她晚上起來找東西吃,可是她卻沒印象;另一名患者則是晚上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吃,在夢遊的狀態下,還能回來躺著睡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表示,患有夜食症的病人,其荷爾蒙跟生理週期也與一般人不一樣。臨床上,患者情緒較鬱悶也不太容易開心,尤其到了夜晚,情緒會比白天更低落。根據臨床顯示,夜食症的共同特徵為晚上實際進食量比白天多,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由於目前在台灣還無此病名,「夜食症」只能說是一種行為以及症狀。在治療上,陳景彥醫師強調,需根據不同的引發方式來治療;若是因藥物而引起此症狀,就必需改變藥物;若是因為原始情緒的問題,則需治療其情緒。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曾美智及其團隊目前正於國內積極研究「夜食症」,有上述症狀之人可上網至曾美智及其團隊成立的「心靈園地」進行夜食症檢測。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1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沒想到中斷B型肝炎治療,竟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一名年約六十五歲的長輩,患有B型肝炎,治療初期一直都規律服藥,疾病控制十分穩定,由於B肝幾乎無任何症狀,導致他逐漸放下戒心,忽略了B肝持續治療的重要性,而擅自中止治療,也不再回診。在B肝病毒的肆虐下,約五年後這位長輩不僅肝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舒/新北報導】1名3歲的張小妹,每到季節交替就出現過敏性鼻炎,早上一起床就鼻子癢、哈啾,鼻水流不停,一感冒就會發出咻咻聲,讓媽媽好心疼!根據統計,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是過敏體質,很多孩子換季時,揉眼睛、鼻水直流,有人甚至半夜咳到不能睡。尤其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特別大,很容易誘...

閱讀詳情 »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家長一旦發現家中寶貝有發燒狀況,即使是在大半夜,也會心急如焚帶著小朋友衝向醫院。父母最常詢問的就是:「醫師,是不是因為天氣太冷,我的小孩才會著涼感冒?」,到底天氣冷與著涼這兩者,是否為引發/加劇感冒發燒的重要因素? 氣溫低會比較容易感冒發燒? 吳其穎醫師...

閱讀詳情 »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青少女發現自己有轉變最明顯的是身高、體重與第二性徵的發育。這些改變都受中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嚴密控制及調節。就女孩而言,其成長驟增期一般始於9~11歲間,尖峰期平均是12歲,接著成長速率便緩慢下來,在15~18歲時完全停止。 平均9歲半時乳房開始發育 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