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老人失眠,不可輕忽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Chanzj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失眠就像夜裡的賊,偷竊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尤其是對60歲以上的年長者。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然而這問題常被忽視或忘記,失眠不僅會剝奪一個老人的生命,還會導生理及情緒的失調,包括喪失認知能力。

依據1995年的研究,訪問9000位65歲以上的老人,有超過42%的老人有睡眠障礙。因著科技進步,睡前看電子螢幕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數字近幾年應該還會再增加。
老人失眠,不可輕忽
短暫失眠是指短於一個月的失眠期,通常是因為工作或短期疾病上的問題。但如果失眠問題持續一到六個月,可能是因為財務危機或喪失摯愛的一方。再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可以導致嚴重的生理、情緒及社交危機。例如智力、認知受損,導致[精神運動性遲滯],造成人動作變遲緩、聲音變小、無法順利說話,增加身體受傷的危險,例如跌倒、骨折等。

失眠有兩種。[原發性失眠],失眠的原因通常是睡眠中的問題,例如呼吸中止症、膝骨腿部疼痛(20%的老年人有此問題)、太頻繁的睡眠中的肢體動作,或在夢中突然驚醒(這可能是早期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除非另一半察覺,有原發性失眠的人通常不自覺。精準的診斷需要專業的睡眠研究,在睡眠時觀察他的心跳、血壓、身體活動、睡眠周期才可得知。

另一種較常見的失眠常見是藥物或心理問題,例如藥物的副作用、睡前喝太多咖啡、酒精,吸太多尼古丁或環境干擾等,例如電子螢幕中藍光的影響。此外,很多失眠的問題也導因於心臟病、胃食道逆流、肺部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阿茲海默症等,能夠處理好這些疾病,失眠的情況就會好很多。

無論何種原因造成失眠,習慣失眠的人身體會養成習慣,變成更難以入睡,或半夜起床後很難再度入睡。他們可能會花好幾個小時醒著躺在床上,擔憂自己無法入睡,這樣的焦慮又造成入睡更困難。

非醫療問題造成的失眠通常可以藉著[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改善。例如:減少白日的午睡時間至30分鐘,且最好在午後就進行。減少服用鎮定劑或安眠藥、避免晚上吃大餐、睡前二到三小時避免飲酒、白日規律運動、白日盡量外出接觸陽光、入夜即盡量減少光線干擾,還有只有在有睡意時才上床就寢等。

如果你上床二十分鐘後還無法入睡,專家建議離開睡房,從事一些放鬆心情的活動,例如讀本書(只讀紙本書,而非電子書),當自己再有睡意時再回床上就寢。
很多人把酒精當成助眠劑,但是它或許可以幫助人快點入睡,可是卻也容易造成人容易清醒,擾亂睡眠的節奏。安眠藥對於年長者的睡眠有時並沒有幫助,因為他們對安眠藥的副作用更為敏感,可能導致隔天的昏沉,即便是短效藥物,例如:Zaleplon、zolpidem及ramelteon等,都有副作用。

其他可以幫助入眠的食物,例如香蕉、櫻桃、奇異果、燕麥片、牛奶或菊花茶等,也可以多多嘗試。

參考資料:
Getting Older, Sleeping Less

相關推薦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49年蟬聯臺北市十大死因首位,其中女性乳癌及子宮頸癌位居第2名及第9名;11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療服務量能降載,亦降低民眾參與癌症篩檢意願,臺北市子宮頸癌及乳癌篩檢量下降幅度達16%。在疫情趨緩及醫療院所恢復服務量能情形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呼籲,民眾落...

閱讀詳情 »

晚上打鼾、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影響工作效率?怎麼睡也睡不飽,睡眠和生活品質低落?氧生達人許漢忠醫師表示,如果在夜晚有打鼾、驚醒,白天有嗜睡、甚至在睡覺時有因呼吸道堵塞,造成多次呼吸中止的狀況,就極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作祟! 如果懷疑自己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妨花一分鐘進行自我檢測,利用「柏林睡眠量...

閱讀詳情 »

【記者 尤華恩/台南 報導】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7)日召開防疫記者會,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今日全國無新增本土個案,台南市亦無確診者足跡,台南市長黃偉哲率台南市政府局處首長,在防疫記者會報告最新的疫苗施打狀況,第二劑莫德納疫苗9月29日開始施打,公費流感疫苗10月1日開始接種,加強個資保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