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走路變慢 恐罹肌少症!?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研究發現,除了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變差等原因會造成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以外,因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原因所引發的「肌少症」,也可能是老人走路越來越慢的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湯振青表示,一般而言,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年會減少1到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則會快速增加。而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衰退,加上老人常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活動量減少,這些都是加速肌肉質量減少的主因。

2010年歐洲老年醫學聯盟便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標準定義和診斷方式。簡單來說,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1公尺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質量與同性別年輕人之平均值相比,低於2個標準差以上,就可診斷為肌少症。

此外,近來研究也發現,肌少症常伴隨體脂肪的增加、代謝速率的下降,進而引發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而肌肉力量減少與活動能力下降,則會增加老人家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造成老人家失能及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間接導致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湯振青指出,雖然目前對於肌少症的發生原因並未完全清楚,但近年來的研究已發現,透過適當的運動、營養策略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並改善肌少症。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只要一發現老人家身體不對勁,就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錯過任何疾病的徵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62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最新國人十大死因顯示,「自殺」雖已退至第11名,但仍是男性第十大死因。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呼籲民眾,一句貼心的問候,就能及時支持絕望的人走下去。若身邊親友曾有自殺史,更應提高警覺,積極傾聽,用心關懷。李明濱理事長指出,與2011年相比,2012年自殺身亡人數呈現略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桃園縣一名五十多歲的翁姓男子,在自家菜園除草之際,當手撥動草叢時,卻遭到蛇吻,隨後經由家人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後已無大礙。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室簡榎岑護理師表示,當時這名患者食指留有兩個如針孔的印記,接著漸漸頭暈、嗜睡、嘔吐、口齒不清、呼吸困難,醫師除了立即清洗傷口,並且詳細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署所發佈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數據顯示,愛滋病首度進入榜內,計有7位15至24歲間的青年死於愛滋病;有鑑於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特別深入校園進行愛滋防治宣導,以期使青年學子能及早認識愛滋,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感染。年輕人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導致愛滋病感染;根據衛生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長期吸菸不只增加肺癌發生機會,也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危及生命!49歲的陳先生本身有氣喘、氣胸病史,並長期有抽菸習慣,平時體力好的他,一天早上突然背部有觸電感,開始右腳冰冷,腳麻到抽筋、無力,掛急診經多項檢查都無異狀,後轉至別院心臟外科檢察,才發現是「胸主動脈剝離」,幸好即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