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晚期化療 生活品質再提升

50多歲務農的顏姓男子,自1年前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甚至偶爾出現胸部疼痛,原以為是過度勞累所致,直至出現咳血,前往就醫卻發現已是肺腺癌第三B期,但他憑藉毅力,以及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延長存活期將近2年,對於其他肺癌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大鼓舞。

肺腺癌第1、2期,通常可以採取手術治療,若屬於第3B、4期患者,則會以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為主、放射性治療為輔。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劉大智說明,超過半數以上肺癌患者,因難以察覺症狀,就醫時通常已是晚期,治療相對不易。

標靶治療針對晚期肺腺癌特殊突變基因EGFR(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作用,而化學治療則是抑制癌細胞生長,來延長存活期。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選擇治療方式時,可先透過基因檢測「細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簡稱EGFR),確定是否有基因突變,進一步採用標靶治療,若無突變則建議採取化學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劉大智醫師解釋,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標靶治療,更非萬靈丹,雖有70%患者會有療效,但標靶治療也會產生抗藥性及皮膚副作用,無法長期使用,此時就必須回到化學治療控制病情,來避免病情惡化。

目前化療會以順鉑類藥物,搭配任一種化療藥物進行治療,由於會對生長快速的癌細胞產生抑制作用,相對也會傷害原有正常細胞,因此可能產生掉髮、噁心、嘔吐,及抵抗力較差等副作用,劉大智醫師表示,隨著新一代化療藥物的出現,因為屬於葉酸抑制劑,不僅降低骨髓抑制作用,減少白血球下降,進而提升抵抗力減少感染風險,其他副作用相對也較少,讓患者化療生活更具品質,是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肺癌治療已成為個人化治療」劉大智醫師說明,隨著醫學進展,如同顏姓男子案例也越來越多,若標靶或化療出現抗藥性,可採取其他化療藥物接續治療,後續視體能狀況而定,有的患者甚至可採取單一化療藥物的維持療法,穩定控制病情。醫師建議每位患者,保持積極信念,充分與醫師溝通配合,找到專屬個人化治療方式,勇敢對抗肺癌。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資訊,也可查詢肺癌衛教網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台灣肥胖人口不在少數,尤其進入中年的男子,幾乎更是個個挺著大肚腩,俗稱啤酒肚,一般人都以為是酒喝太多造成的,真的是這樣嗎?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資料,台灣約有兩萬三千名脊髓損傷患者,每年約新增千名案例,因為脊髓受傷導致膀胱功能及尿道括約肌功能失調,許多患者長期有嚴重尿失禁或是無法排尿的問題,終生只能包著尿布,不但容易造成嚴重尿路感染,且若泌尿系統未能得到良好照護,長期下來對腎臟功能將會帶來的不良影響,如...

閱讀詳情 »

此次八仙塵爆案傷者燙傷藥物用完,再來就需要清創與復健用的敷料了。由於國內捐贈皮膚的案裡極少,平均一年二十個,直至今年七月捐贈數仍掛零。毛揆下令:「有多少訂多少,寧可多,不能少」。由於國內燙傷藥膏目前只有16天用量,雖已請藥廠緊急生產,但未讓傷患能夠加速復原,行政院已動用第二預備金向美國等地皮庫購買...

閱讀詳情 »

(圖片僅供示意,非當事者)   俄羅斯聖彼得堡21歲的女子塔伊西婭曾因一場車禍成為了植物人,後來在母親伊琳娜的悉心照顧下,她不僅從昏迷中清醒,而且還掌握了高超的繪畫技能。 三年前,塔伊西婭在一場車禍中遭受重傷,顱骨嚴重損壞,大腦左半球不得不被切除。由於左半球主管語言、邏輯與分析,塔伊西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