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轉移切肝存活率增 中國學者來台交流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60多歲的婦女,3年前被確診罹患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擴散肝臟,手術切除後又再復發,醫師採以標靶治療讓腫瘤縮小,再次進行切肝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迄今未再復發。根據統計,國內約有3成以上的腸癌患者會轉移肝臟,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輝明主任強調,如果不切肝,5年存活率不到5%,反之,腸癌切肝者的術後5年存活率超過40%,因此,台灣有高達42%患者選擇切肝保命,高於國際平均的15%。

近年來,國內多家醫院開始規劃成立癌症團隊,卓越的醫療技術,針對轉移性腸癌的治療經驗豐富、治療效果提升,切肝累積高達3000名病例,讓癌症患者在治療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於5月24日在台中榮總舉辦「轉移性大腸癌之肝臟轉移治療方式及策略」交流,吸引中國大陸北京、天津、上海、山東等各大腫瘤醫院跨海來台取經。

大腸直腸癌在國人的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飲食西化與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因素,加上健康檢查的觀念未落實等緣故,導致患者確診時,多已是中晚期或出現腫瘤轉移的發生,加上藥物發展與醫療技術的侷限,使得術後存活率和治療效果,要明顯低於早期發現的患者。

尤其是大腸直腸癌癌細胞再轉移時,經常會發生肝部的病變,在治療上更需要密切的配合;有鑑於此,臺中榮總成立外科部肝臟移植中心,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切肝手術合併標靶藥物的治療,成為治療的關鍵,更是腸癌治療這十年來的重大突破。王輝明說明,大腸直腸癌手術後復發機率很高,特別是75%會有肝轉移的機會產生,因此在秉持維持30%的肝運轉下,標靶藥物與切肝手術的搭配,就變成是讓病患存活率提高的關鍵。

如此的醫療成效,吸引中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來台切磋交流,由於中國人多地廣,城鄉醫療資源差距極大,希望透過研討會互動,互相吸取亞洲各國經驗。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李潔主任表示,中國近年也一直在推廣腸癌轉移切肝的觀念,卻因醫療技術而受限,台灣經驗值得借鏡,唯有利用跨科別、標靶藥物的聯合治療,才能提供病人最大限度的獲益。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林增熙醫師更表示,不像其他癌症病程快速,腸癌即使肝臟轉移,通常顆數少、長得慢,可透過標靶藥物治療,來縮小肝腫瘤,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8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從來沒抽過菸的張小姐某天突然出現菸嗓,聲音沙啞持續近3個月,有時連喝水都會被嗆到,但並沒有感覺喉嚨有異狀,以為只是感冒,吃了藥之後依舊破鑼嗓,最後至大醫院就醫,竟發現是甲狀腺癌,且有2顆腫瘤,最大的1顆約莫有乒乓球大小。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26歲的方小姐,數年來左手要拿東西時都會顫抖卻不以為意。近日他發現走路越來越不穩,甚至到不扶牆便無法行走的地步,因此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掛急診。經過神經內科醫師診視發現,方小姐還有肌張力不全、動作遲緩等神經症狀,眼睛也有典型的棕色環(Kayser-Fleischer r...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追查台灣COVID-19(武漢肺炎)第19例案例,發現妹妹因聚餐接觸感染,目前住院治療中,相關接觸者防疫單位正在掌握中,因此詳細情形仍不明朗,總計目前台灣有23例武漢肺炎患者。日本鑽石公主號台籍成員原樂觀估計今(19)日可包機回台,但目前外交部確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