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腸躁症 ~ 怎麼吃不脹氣?

沒想到周遭有腸躁症的人這麼多!辦公室隨便問一下,怎麼好像大家都有。究竟哪些食物會容易脹氣、哪些不容易脹氣呢?容易脹氣的食物就不吃了嗎?其實換個吃法就會好些…,好多實用知識,趕快看下去!
腸躁症 ~ 怎麼吃不脹氣?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林兆啟指出,腸躁症患者,雖有便秘型和腹瀉型之分,但更多患者是兩者交替發生,因此,在飲食生活上,必須適時適度地調整因應。如找出容易造成自己脹氣的食物,再避免去吃它,而不是所有易產氣的食物都不吃。因為很多易產氣的蔬菜、水果、豆類、或高纖食物,對健康很有益處。

《易脹氣食物有哪些?》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歸納容易產氣的食物如下:
【主食類】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玉米、糯米、全麥麵包。
【豆類】如扁豆、大豆、豌豆、紅豆、綠豆、豆干、豆腐、豆漿。
【蔬菜類】如花椰菜、韭菜、洋蔥、白蘿蔔、小黃瓜、高麗菜、芥蘭菜。
【水果類】如蘋果、柚子、甜瓜、葡萄。
【飲料類】如牛奶、汽水、沙士、可樂、碳酸飲料、乳酸飲料。
【其他】如油炸品、精緻甜點、口香糖,都是較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找出自己的食用方式》
賴怡君說,有腸躁症者,對於上述食材與食物,不一定都要敬而遠之,不妨自行嘗試、斟酌食用數量,有時改變食材處理方式,如蔬果豆類經過長時間浸泡,或切細,或加蓋用壓力鍋烹煮,可使產氣物質減少,減少脹氣。

易腹瀉者注意纖維攝取量,每天在25公克內,蔬果儘量打成汁食用;當要增加高纖食物攝取量時,應採漸進方式,避免造成脹氣。乳糖不耐症的人,應少喝牛奶,或試著添加麥片一起喝。

易便秘者,可增加蔬果食用量,平時多喝溫開水,必要時喝些黑棗汁有利通便。配合餐後散步,溫和的運動可幫助消化,增進腸胃蠕動,使氣體較快通過腸胃道。由於腸躁症者體質較一般人敏感,應減少攝取刺激性食品,食物軟爛、細嚼慢嚥,以白米飯為主食優於糙米與麵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卡介苗接種後,嬰兒手臂皮膚上會出現紅色小結節,應此須特別留意傷口照護!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接種後家長應留意傷口癒合狀況,若出現局部膿瘍、腫脹等狀況時,應積極諮詢小兒科或感染專科醫師評估。  正常來說,卡介苗接種1至2週後,在注射部位會出現一個小紅結節,之後會逐漸變大,傷口可能會有輕微的搔癢、疼痛...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到了冬天,大家常常不知不覺中吃進大量的食物,囤積了不少的脂肪,但是好消息是,運動可以幫助身體的脂肪變健康!依據新的研究,一段時間的運動可以改變脂肪中的細胞活動,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更健康。 大部分人都認為身體的脂肪組織是不好的東西,亟欲把它給消滅。但是,脂肪是身體重要又忙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田春慧編譯 人們總說“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出自美國現代女作家格特魯德•斯泰因的詩句)。但是,一朵紅色的玫瑰在色盲人士的眼中可能會變成棕色或者綠色。直到最近,一副能夠矯正色盲的特殊眼鏡問世了。 堪薩斯州(Kansas)的一名青少年和兩名男性色盲患者嘗試使用了特殊的EnCh...

閱讀詳情 »

隨著白內障手術愈趨進步與穩定,越來越多白內障的患者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目前白內障手術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手術,傷口也越來越小,術後的穩定度很高,不過術後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眼睛乾澀的問題。大安雙眼明眼科診所院長吳昱愷醫師表示,雖然白內障術後出現的眼睛乾澀,約一至三個月後就會改善,但過程中可能造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