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警惕!身體這裡有腫塊要注意!原來「癌症」就是這麼來的!

1.乳房腫塊

90%乳房腫塊為良性,但要注意,如果乳房的形狀、大小、手感發生變化,乳頭或乳房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皺褶、凹陷、顏色變紅、溢乳,或是單側乳房感到疼痛或不適,要及時就醫。

當你摸到腫塊時,怎麼判斷未來會不會變癌症?

糟了!摸到乳房有腫塊,而且還會痛,會不會是乳癌?

這是許多女性的困擾和擔憂,也是她們最常向乳症專家抱怨的問題。

先別慌,八、九成的腫塊都屬良性,90%乳房的疼痛也與癌症無關,女性隨著年齡增加,乳房結構也會隨之變化,因而出現不同的良性問題。

年輕的女性因為荷爾蒙分泌旺盛,產生的症狀較明顯,讓人誤以為良性疾病只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

雙峰的問題繁雜,無論是坊間廣告或是網絡信息,都流傳一些可能影響乳房健康的因素,但乳症專家都強調,會產生良性疾病與家族遺傳、乳房大小,或者是胸罩上的鋼絲都無關。、

最常見的良性問題包括疼痛、腫塊,以及乳頭有分泌物。

 

雖然大部份良性疾病與癌症關連不大,也不會威脅生命,但仍有些會干擾患者生活或者乳房美觀,還會干擾乳癌的診斷,甚至有極罕見的病例與癌症有關。

怎麼辦?要拿捏不過度焦慮,也不掉以輕心的分寸,唯有好好認識這些有點煩又不太煩的問題。究竟良性問題有多普遍?美國癌症學會有一個統計數字顯示,如果把每個婦女的乳房組織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10個女人當中,有9個有良性的乳房改變。

乳房像一對倒扣的杯子,杯內主要由腺體和支持性的組織搭蓋而成。

每一側乳房內有15~20個乳管系統,其中包含分泌乳汁的乳小葉,還有輸送乳汁到乳頭的乳管。

撐起雙峰的鋼筋水泥則是充滿在腺體與腺體間的脂肪組織和纖維結締組織。這些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產生生理的變化和病變。

2.腹股溝的腫塊

霍奇金氏淋巴瘤可導致腹股溝的皮膚下出現無痛腫塊,症狀還包括夜間盜汗、發燒、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皮膚發癢和出疹子。

霍奇金淋巴瘤(HL)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個獨特類型,是青年人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變主要發生在淋巴結,以頸部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最為常見,其次是縱隔、腹膜後、主動脈旁淋巴結。病變從一個或一組淋巴結開始,很少開始就是多發性,逐漸由臨近的淋巴結向遠處擴散。晚期可以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處。

警惕!身體這裡有腫塊要注意!原來「癌症」就是這麼來的!

霍奇金淋巴瘤與其他惡性淋巴瘤不同,具有以下特點:

1)病變往往從一個或一組淋巴結開始,逐漸由臨近的淋巴結向遠處擴散;原發於淋巴結外的霍奇金淋巴瘤少見。

2)瘤組織成分多種多樣,含有一種獨特的瘤鉅細胞即Reed-Sternberg細胞(R-S細胞)。瘤組織中常有多種炎症細胞浸潤和纖維化。

3.脖子上的腫塊

多由皮脂腺囊腫引起,通常不會致癌。但也可能是白血病或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先兆,特點是常位於脖子的一側,質地堅硬。喉結附近的腫塊如果持續增大,三週還不消退,應及時去甲狀腺專科門診就醫。

大脖子病與「碘」恐慌

缺碘會得「大脖子病」,這個中國古書早有記載。《莊子》中就有關於「癭病」的記載,這種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特徵;晉代的葛洪在《肘後方》中也有用海藻浸酒治「癭病」的記載。1920年代,一位醫生在醫學雜誌上報告了自己利用每日9毫克碘劑治好少女甲狀腺腫大的病例,人們開始用碘治病。

1994年下半年,中國的全民食鹽加碘開始在各地陸續普及,在當時的《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中曾明文規定:兩部分人群——高碘地區人群和因治療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疾病)不宜食用碘鹽的人群不食用碘鹽,這部分人群可到鹽業部門專設的商店購買不加碘的食鹽。

4.肛門腫塊

痔瘡最多見,但有時可能由腸癌引起。如果伴有便秘、腹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昏睡、陣發性眩暈和腸道排空感異常等症狀,一定要去看肛腸科醫生。

 

5.肩部腫塊

多為脂肪瘤,它質地柔軟表面光滑,屬於良性腫塊。不過,如果脂肪瘤壓迫神經造成疼痛,需要手術切除。

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腫瘤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好發於下肢,可自覺疼痛,觸之亦有壓痛。

警惕!身體這裡有腫塊要注意!原來「癌症」就是這麼來的!

via

警惕!身體這裡有腫塊要注意!原來「癌症」就是這麼來的!

她是當年讓「李嘉欣」都妒嫉第一童顏巨乳!更是「王晶」1992到1997的女朋友!她就是...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圖片來源:WHO 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小兒麻痺症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發明小兒麻痺疫苗以前,小兒麻痺在台灣相當流行。但因為疫苗的引進以及全面接種,台灣在2000年已被國際衛生組織公告為小兒麻痺已根除的地區。 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跟台灣一樣幸運。依據國際衛生組織的報告,小兒...

閱讀詳情 »

點選圖片看新聞影片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4 月 25 日訊】下背痛是常見的疾病,病患通常透過吃藥、復健改善,倘若姿勢不正確或工作勞累就又容易復發,醫師建議,可以透過核心復健與肌內效貼紮治療,來緩解疼痛。 據醫療院所統計,人一生有超過六至八成機率,會發生下背痛。 民眾:「(你有沒有下背痛...

閱讀詳情 »

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興起,減重成了全民運動。然而,市面上的減重方式多不勝數,若不慎使用錯誤的減重方式,對於健康將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燕華營養師整理「低醣飲食法」的減重概念,幫助民眾健康瘦身。  近日衛福部發佈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多年蟬聯死因首位,其致病因素與生活習慣及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