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以下圖片來源

這個神奇的東西是什麼呢? 對!就是梨。

研究人員發現,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加熱過的梨汁。

  專家建議,在人們熱衷於吃煎烤食品、快餐類食品的今天,飯後吃個梨不失為一種值得推薦的健康生活方式。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梨子自古被推尊為「百果之宗」。味甘微酸、性寒、無毒。可以止咳、潤肺涼心、消炎降火、解痰毒酒毒之功效。梨子含有充足水分、及一些葡萄糖、蔗糖和維生素A、B、C、D、E並能提供纖維素和鈣、磷、鐵、碘、鉀等微量元素。

  還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和蘋果酸等。能維持身體細胞的健康狀態,幫助器官排毒、凈化機體,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把血中的鈣質運送至骨骼,增強骨鈣質。但是吃梨子必須細嚼慢咽才能更好的被消化道吸收和利用,起到應有的效果。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飯後吃梨有益健康

研究人員對吸煙者進行了試驗,讓他們在4天內連續每天吃750克梨,並測定吃梨前後尿液中多環芳香烴的代謝產物1-羥基芘含量。結果發現,吸煙6小時后吃梨,人體血液內1-羥基芘會經尿液大量排出;如果不吃梨,1-羥基芘排出很少。

  而加熱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有效預防癌症。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另外,梨雖然很甜,但其熱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多吃些梨,可以幫助人體凈化器官,軟化血管。吃梨還對厭食、消化不良、腸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不過,專家提醒,梨雖然是佳果,也不宜多食,風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虛便溏者以及產婦都要慎食。梨還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較多的人,也不可多食。

冬季喝梨的9大好處

1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

梨汁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喉乾燥、癢、痛、音啞、痰稠等均有良效。

2促進胃腸蠕動

梨汁富含膳食纖維,是最好的腸胃「清潔工」。飯館里的飯菜大都以「味」取勝,食物多油膩或辛辣,吃后容易誘發便秘。而飯後喝杯梨汁,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避免便秘。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3保護肝臟、適合飲酒的人

梨含有較多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適合飲酒人士。

4低血壓、養陰清熱

梨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喝些梨汁大有益處。

飯後吃它,大量排出體內致癌物質 ,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5有助腎臟排泄

梨有助於腎臟排泄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

6促進食慾,助消化

梨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於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7養陰潤燥消風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喝一兩杯梨汁可緩解乾燥。

8緩解咽喉刺激

吸煙的人喝梨汁,可以減輕香煙中有害物質對咽喉、呼吸道的刺激。

9補充水分 適合老人

梨汁含有80%以上的水分,經常忘了喝水的老年人,喝梨汁可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燒炭自殺是常見自殺手法。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其實約80%的自殺個案都會隱約透露出自殺訊息,像是交代重大事件、突然增加藥品或酒精用量等,若發現身邊親朋好友出現異狀,就應想辦法阻止,以免造成遺憾。 燒炭自殺及時救回 仍恐留下後遺症 尤其自殺意念會日復一日堆積,這段歷長耗時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中國禽流感病例不斷增加,最近網路謠傳,中國3名男女吃魚結果得了禽流感,引起不少民眾議論紛紛。對此,農委會澄清,禽流感主要感染禽鳥,目前無證據顯示魚類會感染魚類,民眾無需擔心。 魚類感染禽流感 機率極低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副局長施泰華表示,禽流感主要感染禽鳥,部分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慢性壓力不解除,當心引起暴食,瘦身無望。中樞神經型肥胖者容易藉大吃大喝來紓解壓力,且飲食內容偏向碳水化合物、糖分、油脂含量高的甜食及點心,導致減重破功。建議這類型的肥胖者,應飲食均衡,平均衡吃各類食物,降低想吃甜食的慾望,配合輕度運動,邀請周圍親友一起加入瘦身行列,才能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以為肩膀痛就是五十肩;其實,肩膀痛可不都是五十肩,也有可能是肌腱炎!醫師指出,肩膀疼痛的原因不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必須依據臨床症狀,對症下藥,才能確實緩解疼痛。 真正的五十肩 是肩關節沾黏導致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鵬遠表示,很多人以為肩膀痛就是五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