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大錯誤急救法真要命|康健雜誌

2大錯誤急救法真要命|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張靜慧
圖片/周書羽

 

錯誤1:流鼻血時頭往後仰
正確做法︰低頭、按壓鼻翼10分鐘、冰敷。


奇美醫院急診部副主任許建清說,孩童的鼻黏膜較脆弱,如果加上空氣乾躁(冬天或吹冷氣)、有過敏性鼻炎(黏膜較脆弱)或外傷(挖鼻孔或撞到),就容易流鼻血。

流鼻血時,人的本能反應是把頭往後仰,不讓血滴下,但醫師提醒,這樣可能會讓鼻血流進氣管而嗆到。周鼎茂指出,流鼻血的出血點通常在鼻中隔前側的微血管,出血時建議頭往前傾,捏住鼻翼(直接壓迫)至少5~10分鐘,中間不要頻繁打開檢視。也可冰敷,促進血管收縮。

如果流鼻血超過20、30分鐘還止不住,或者常常發生,建議就醫檢查,看是否有其他問題,如凝血功能異常(如血友病)、鼻中隔彎曲等。

錯誤2:地震來了躲到「黃金三角」,生存機率較大
正確做法︰躲在堅固家具下方、抓緊家具、保護頭及胸部。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注定大震小震不斷,該如何保命?

網路上流傳著一篇文章,一位美國救難專家提出「黃金三角」的說法,主張地震來時應躲在桌子或其他掩蔽物旁邊,如果天花板掉落或樑柱倒下,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躲避空間,但傳統避難方式卻教大家躲在桌子底下。到底哪個對?

「所謂的黃金三角並沒有實證證據,恐怕造成更多傷亡, 」成大醫院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任林志豪指出。

林志豪及高級救護技術員張家瑋均強調,地震時會造成傷害的不只有樑柱倒塌、屋頂崩落,還包括物品掉落,如果想在掩蔽體旁邊等待黃金三角形成,很可能被掉落物品或崩壞的建築體砸傷,並不明智。

此外,地震時可能造成地面隆起,不見得能形成黃金三角,或者地面隆起時掩蔽物翻覆,正好壓到躲在旁邊的人。地震時重物會移位,把人夾在牆壁與重物中間動彈不得,哪有「黃金三角」可避難?

相較之下,傳統做法(躲在掩蔽物下)比較有根據,可避免被掉落物砸到、被翻覆的掩蔽物壓到或移位的掩蔽物夾到。

地震發生時保命原則︰

1‧找掩蔽物︰蹲下、伏低身體,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其他家具下(但玻璃桌面下不適合躲藏,因不夠堅固且可能被碎玻璃割傷),並抓緊它,直到地震結束。如果找不到堅固掩蔽物,就躲到建築物的角落,身體蜷曲、雙手保護頭部。

2‧不貿然往外跑︰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室內,先在室內避難,等地震停了再撤到室外,因為研究顯示,大多數傷害都發生在地震時的疏散過程,比如被掉落物砸傷。

3‧遠離危險物︰如果人在戶外,盡量遠離建築物、交通號誌、看板等可能傾倒、掉落的危險物。

林志豪提醒,如果地震後受困在瓦礫堆,可以敲打牆壁或水管、吹哨子,讓救難人員找到自己。用衣物掩蓋口鼻,減少吸入沙塵。除非必要,盡量不要大聲呼救,以免吸入大量沙塵,影響呼吸。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049

【延伸閱讀】

.「下眼白血絲多!」-中風、心肌梗塞4徵兆,立即學

.每天梳頭100下有益健康?意想不到的錯誤健康常識

.咳嗽、聲音沙啞、打嗝、頭皮屑...居家療法立即學!

.「啊!原來可以這樣用」-11個實用小常識

.浴室小健檢/請用「比較不香」的沐浴乳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誰都知道香菸是有害的,可是大多數人只是知道菸的危害只是菸草的尼古丁,其實,真正的香菸的劇毒,藏在「過濾嘴材料」上。以下所說的,絕對是真實的:一個在菸草生產行業的朋友,最近向我透露被他們菸草行業隱瞞了十年的秘密,力勸我們戒菸,他說菸真不是人吸的。我把他的談話整理成文告訴大家,吸菸的朋友們,為了健康,...

閱讀詳情 »

文/高克培 如何抑制醫療浪費自然亦是健保署的職責之一,然而健保署的作為和成效在哪裡?如果健保「爺們」無心、無能、無法抑制浪費,只會在人民身上拔毛、分配健保大餅,那與古時的「山大王」分贓有什麼不同? 九月二十六日爆發某醫療集團涉嫌A健保四億多元醜聞的第二天,全民健保明年高達五九○○億元的總額預算,在各...

閱讀詳情 »

誰都知道香菸是有害的,可是大多數人只是知道菸的危害只是菸草的尼古丁,其實,真正的香菸的劇毒,藏在「過濾嘴材料」上。以下所說的,絕對是真實的:一個在菸草生產行業的朋友,最近向我透露被他們菸草行業隱瞞了十年的秘密,力勸我們戒菸,他說菸真不是人吸的。我把他的談話整理成文告訴大家,吸菸的朋友們,為了健康,我...

閱讀詳情 »

伊波拉病毒感染,繼美國日前發生境外移入第一例後,西班牙一名護理師也被診斷出遭感染,成為歐洲乃至於西方世界本土感染的第一個案例。所幸這位護理師被感染的途徑很清楚:她是照顧一位從西非感染國家後送回來的染病神父醫療小組的一員。 照顧後送病患的醫護人員 這名護理師是神父Manuel Garc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