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黃女士的寶寶今年一歲半,上週五,寶寶患上感冒,隨即出現高燒症狀。連續服藥兩天,孩子絲毫沒有退燒的跡象。到了週日,寶寶的小臉燒得通紅,還不停哭鬧。情急之下,黃女士想到大人捂汗可以退燒的土方,便決定試試。週日晚,黃女士給寶寶穿了兩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襖入睡,同時還蓋了兩床厚被子。一覺醒來,黃女士發現孩子嘴唇和臉上發烏、昏迷不醒、呼吸微弱。醫院急救科經過搶救,最終孩子再也沒醒過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醫生表示,夭折寶寶患上了「蒙被綜合徵」,這種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患者一般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致病原因是由於蓋得過暖、過嚴實造成孩子捂悶缺氧。患病嬰兒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症狀,造成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腦缺氧和腦水腫等嚴重後果。

日常給寶寶穿太多衣服容易導致神經受損

嬰幼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過久或保暖過度,孩子身體周圍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使機體處於高熱狀態。這時,由於嬰幼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導致脫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受損。

寶寶正確的穿衣標準:孩子穿衣件數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寶寶發燒,如何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呢?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相關推薦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事件持續擴大,今日又再新增2名本土確診。部桃院內醫護人員站在前線抗疫,外界湧入不少物資,有媒體報導,部桃內人員表示院內N95口罩較缺,不過部桃下午就發聲明稿澄清,指揮中心已給齊物資,「真的不用特別捐贈」。部桃感染事件今日又再新增2名本土確診,為案852確診護理師照顧病患及病患女...

閱讀詳情 »

桃園醫院群聚感染,首度驗到變種病毒還有L452R新位點變異,甚至懷疑第一位染疫醫師可能無症狀就傳染。讓感染科名醫黃立民警告,這可能是台灣疫情最危險的一波。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提醒,至少要觀察到2月4日,之前絕對不能鬆懈,黃立民甚至認為,要觀察到台商返鄉潮結束後比較安心,在這之前都要落實防疫指引。 武漢...

閱讀詳情 »

境外移入再加一例!2020年底來台工作的丹麥籍技師,離台前自費採檢確診,入院治療。這名技師是塑化廠設備廠商,14日~16日到嘉義新港廠區工作兩天,工作期間都在廠區內,也都有配帶口罩。期間17名接觸者,廠方已經進行居家隔離,新港鄉公所也進行周邊環境消毒。不過16日~20日確診這4天自由活動期間去了哪裏...

閱讀詳情 »

部桃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過去一週醫護人員壓力很大,有護理師PO文曝光現況,說當時很多人壓力大到哭了,王必勝也發出院內照片,只見一名護理師穿著全身防護衣、戴N95口罩包緊緊,很多人看了都相當心疼,直呼醫護人員真的辛苦了。特地製作感謝影片,寫下謝謝各界暖心,部桃爆發院內群聚後,各方愛心物資不斷湧入,讓壓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