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黃女士的寶寶今年一歲半,上週五,寶寶患上感冒,隨即出現高燒症狀。連續服藥兩天,孩子絲毫沒有退燒的跡象。到了週日,寶寶的小臉燒得通紅,還不停哭鬧。情急之下,黃女士想到大人捂汗可以退燒的土方,便決定試試。週日晚,黃女士給寶寶穿了兩件毛衣和一件小棉襖入睡,同時還蓋了兩床厚被子。一覺醒來,黃女士發現孩子嘴唇和臉上發烏、昏迷不醒、呼吸微弱。醫院急救科經過搶救,最終孩子再也沒醒過來。

1歲寶寶發高燒,無知媽媽做了「這件事」...可憐寶寶再也沒醒過來了!

醫生表示,夭折寶寶患上了「蒙被綜合徵」,這種病多發於冬春季節,患者一般為6個月以內的嬰兒,致病原因是由於蓋得過暖、過嚴實造成孩子捂悶缺氧。患病嬰兒會出現大量出汗的症狀,造成脫水、代謝性酸中毒、腦缺氧和腦水腫等嚴重後果。

日常給寶寶穿太多衣服容易導致神經受損

嬰幼兒的呼吸、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健全,如果捂得過久或保暖過度,孩子身體周圍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使機體處於高熱狀態。這時,由於嬰幼兒無力掙脫捂熱的環境,只能大量地出汗導致脫水,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腦部神經系統受損。

寶寶正確的穿衣標準:孩子穿衣件數和大人一致或者比大人少一件。

寶寶發燒,如何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呢?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相關推薦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為竹苗地區唯一全時間待命的葉克膜照護團隊,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廖敏村醫師,該院目前有六位心臟血管外科專任醫師與四名體外循環師,可以接受24小時葉克膜支援與開心手術;在蔡孝恩醫師的帶領及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的努力下,每年開心手術有200例,自2011...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竹科報導】 高通長期致力扶植台灣新創生態系發展,攜手台灣新創前進5G新未來!高通自2019年與科技部所屬Taiwan TchArn(TTA)合作推出「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ITC)」,第三屆高通台灣創新競賽徵件啟動,入圍和獲勝團隊除將獲得總價值達40萬美元的獎金外,還能獲得專利申請補助、高...

閱讀詳情 »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到立法院就有關COVID-19篩檢、疫苗整備及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相關事項專案報告及備詢。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質詢時問到,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推出疫苗地圖,台灣目前進度為何。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都在規劃中,屆時會有「疫苗地圖」,讓民眾知道何處有疫苗可以接種。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質...

閱讀詳情 »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持續蔓延之際,台灣今天再度有好消息,指揮中心表示,國內今天無新增個案,將不召開記者會說明。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中國3月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 陳吉仲批「不符國際規範」無法接受 看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