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0周還找不到工作當心「求職憂鬱」 三招調整睡眠、飲食有用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求職可以說是每一個社會新鮮人想要踏入理想未來的重要一步,但如果待業持續一段時間,將會影響到自身的情緒狀態!董氏基金會提醒,研究指出,剛開始找工作時,求職者幸福感穩定提升,但當超過10至12周仍未找到工作,就會有明顯沮喪等負面情緒,而為了減少求職憂鬱,睡眠跟飲食都要好好調整。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外,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1年失業率為3.95%,是近7年新高,求職過程可能會經歷到的各種事件,都要有心理準備。

董氏基金會就引用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積極求職者比求職態度較放鬆者有較健康的心理狀態;受訪者一開始時每周只花17個小時找工作,在15周時花費的時間下降為14小時,之後才略有上升,研究人員建議求職者應紀錄自己花在求職的時間,如發現停滯了就繼續加油。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求職是一個孤獨、不可預測的過程,它沒有規則、沒有保證、沒有督導,具風險,需要高度自我規劃性,甚至找工作的頻率和方式,而且通常求職者也很少收到來自求職單位的回饋。

葉雅馨說,研究也發現,當求職時間拉長,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尚未找到工作前,不妨善用3種減少求職憂鬱的正念方法:一、優化睡眠模式,盡量養成早睡早起,避免睡眠的不規律性,讓自己每天起床時賦予一個任務,像是和家人一起吃早餐、整理植物或遛狗。二、注意飲食習慣及做調整,晚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會給第二天早上的情緒和身體帶來壓力,容易升高負面思考模式,可以注意自己吃什麼、吃多少以及什麼時候吃;提高求職中的表現,助於更好的自我對話。

三、飲酒量監測,若飲酒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確保自己不會依賴酒精。葉雅馨提醒,大量飲酒或許會讓人在飲酒後的時刻感覺良好,但它會破壞早起、做出健康選擇及專注於找工作的能力。另外,求職者應限制上網的時間努力走出去,與人面對面交流,建立人脈,不得不說有很大比例的工作者,是透過認識的人找到工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強調,研究顯示,失業者再度找工作時的動機如果是積極的,就會花較多的時間找工作;還有失業者的心理健康狀態也很重要,保持一個比較正向的、積極的心態,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日本草莓又9批、逾300公斤農藥超標! 禁進口?最後通牒5月6日

母吞嚥困難3個月掉3公斤 女兒細心「剪碎排骨」卻引這病反覆住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當這座國際大城市在一夕之間全面靜止,令人措手不及。 如此蕭條寂寥的東京,這七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當安倍首相宣布緊急事態宣言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還記得那時在百貨公司一樓買替自己慶生的切片蛋糕,就在下一個要輪到我點時,卻聽到大廳廣播:「明天開始將全面停業,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那一瞬間我的情緒非常...

閱讀詳情 »

提倡外帶與電子化的過渡期 大家都努力適應著 使用電子支付的行為將會越來越普及,一起跟上腳步吧! 在新冠肺炎影響下,外帶與叫外送有高漲的趨勢,間接改變了日本人的消費習慣,還有因為日本從二〇一九年開始調升消費稅,如果在便利商店或超市裡購買食物,想當場內用的話就必須付百分之十,若外帶則是維持百分之八。這決...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持續升溫,篩檢需求遽增,昌益事業群捐贈「負壓防疫組合屋」予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院長翁順隆表示,「負壓防疫組合屋」不僅有效提升篩檢量能,同時並減少一線醫護團隊因穿著多層防護衣,在執行篩檢時因炎熱天氣所造成的悶熱不適,也讓民眾有更好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