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說到麻雀,大家應該不陌生。牠具有嬌小的體態,棕褐色的體色,以及身上長有的一些斑點。曾有一度,在中國興起了一次「消滅麻雀運動」,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幾乎都參與其中。結果卻在最後導致害蟲缺乏天敵麻雀,而影響了農民們的收穫。

 

▼從1958年2月,毛澤東發起了「除四害運動」之消滅麻雀的全國性群體事件。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當時對於麻雀是否是「害鳥」的問題,很多生物學家也議論紛紛。而生物學家周建人卻肯定地說:「麻雀是害鳥,害鳥就應該消滅!」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持反對意見的生物學家舉證了歷史資料,說明曾有國家因消滅麻雀反而因此而失利。但是毛澤東根據麻雀以穀物為食,便將其視為「害鳥」,正式在中國展開了「消滅麻雀運動」。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因此在這段期間,國內的大量的麻雀被捕殺,但是其結果,因破壞了生物界的食物鏈,以麻雀為天敵的害蟲更為猖狂了起來,反而讓農民們損失更慘重,導致近2000萬人們慘遭饑荒之苦。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這樣一個歷史事件正提醒著人們,不要去刻意破壞生物界,針對消滅一個物種,那麼以牠為天敵的另一個物種將會繁殖得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就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要遵從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將這則事件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相關推薦

出國旅遊、大啖異國料理,是人生一大享受,但在大吃美食之際,可千萬別吃出毛病來。明(3/8)晚間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美食vs.陷阱!異國美食裡的健康密碼」,邀請余皓然、蔣偉文、陳安儀與主持人曾國城、情報員韋汝,以及醫師團蕭敦仁、林瑞祥、徐永康、洛桑加參、陳木榮、營養師謝宜芳...

閱讀詳情 »

生病就診,面對眾多的醫療方式,該如何做出決定?哪種方法對患者來說才是最好的決定?其實每一種醫療方式都各有利弊,他人的選擇不見得適合自己,因此就診時應與醫師詳加討論,問對問題更顯重要!為幫助民眾獲得較好的健康品質,國民健康署呼籲患者做到「就醫3問」,詳加瞭解多元醫療選擇、評估各項方案的風險利弊,才能做...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 編譯 毫無疑問地,騎自行車是一項促進健康的運動。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騎自行車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病或癌症的機率 ; 2011年一項評論則顯示,騎自行車可以改善健康狀況、延長壽命。但是對男性騎士而言卻一直有個令人不安的困擾 : 騎自行車時間過久是否會影響性功能? 近年來,科學...

閱讀詳情 »

腸漏,發炎的關鍵》吳佳鴻醫師:不舒服卻怎樣也找不出確切病因,小心「腸漏症」作祟! 腸道的黏膜,是由一層薄薄的黏膜細胞構成,黏膜細胞會分泌黏液到黏膜表面,而黏膜細胞底下則是黏膜固有層,再往下則是黏膜下組織與肌肉層等。黏膜細胞雖然只是一層薄薄的單細胞構成,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如身體裡一道重要的防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