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說到麻雀,大家應該不陌生。牠具有嬌小的體態,棕褐色的體色,以及身上長有的一些斑點。曾有一度,在中國興起了一次「消滅麻雀運動」,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幾乎都參與其中。結果卻在最後導致害蟲缺乏天敵麻雀,而影響了農民們的收穫。

 

▼從1958年2月,毛澤東發起了「除四害運動」之消滅麻雀的全國性群體事件。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當時對於麻雀是否是「害鳥」的問題,很多生物學家也議論紛紛。而生物學家周建人卻肯定地說:「麻雀是害鳥,害鳥就應該消滅!」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持反對意見的生物學家舉證了歷史資料,說明曾有國家因消滅麻雀反而因此而失利。但是毛澤東根據麻雀以穀物為食,便將其視為「害鳥」,正式在中國展開了「消滅麻雀運動」。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因此在這段期間,國內的大量的麻雀被捕殺,但是其結果,因破壞了生物界的食物鏈,以麻雀為天敵的害蟲更為猖狂了起來,反而讓農民們損失更慘重,導致近2000萬人們慘遭饑荒之苦。

1958年的「消滅麻雀運動」聽起來沒什麼,但是看到2000多萬人因此被害死就要探究了!

 

這樣一個歷史事件正提醒著人們,不要去刻意破壞生物界,針對消滅一個物種,那麼以牠為天敵的另一個物種將會繁殖得越來越多,這樣一來就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要遵從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將這則事件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相關推薦

台灣COVID-19致死率高於世界平均值,遭質疑有確診黑數。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日說明,主因是3成5的確診者為60歲以上,強調沒有確定病例低報的情形。但仍有人認為要普篩才能抓出染疫黑數。對此,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今(26)日在臉書揭普篩真相,也說,沒有人有能力跟膽量蓋牌,希望普篩派適可而止不要製造...

閱讀詳情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輝瑞和莫德納兩款mRNA疫苗的標籤上、加註警語,警告疫苗可能會增加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風險,尤其是在接種第二劑之後。截至6月11日止,美國接種mRNA疫苗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病例超過1200人,其中男性和在接種第二劑後出現症狀的比例較高。美國疾管局日前有報告指出,以m...

閱讀詳情 »

新北市家禽屠宰場出現1名越南籍移工確診,5人快篩陽性,市長侯友宜下令週五停工,全面篩檢,週六上午換肉品市場展開快篩,共有714人接受篩檢,陰性者施打COVID-19疫苗。新北最大的家禽屠宰場一名越南籍移工確診,同步匡列23人,其中5人陽性,市府緊急啟動應變機制,下令週五全面停工,500名工作人員,必...

閱讀詳情 »

日本、美國及立陶宛相繼伸援手贈台灣武肺疫苗,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也獲政府授權洽購BNT疫苗。網紅四叉貓貼出一張「慈善疫苗大賽」圖表,他認為,等到這些疫苗將來全部到貨,台灣平均一人可以打4劑,還沒算上政府花錢購買的數量,「台灣根本疫苗大國吧!」本土疫情嚴峻、疫苗短缺,各個政治人物、企業及宗教團體紛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