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成人屬於高危險復發等級! 罹大腸癌「他每2、3年復發一次」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是國人好發、奪命嚴重的癌症之一,國內醫界臨床觀察更發現,約有2成的病患屬於高危險復發機率等級,即使手術或化療、甚至標靶治療結束後,也並非代表完全痊癒,治療後的頭2年最好每3個月追蹤一次,第3年開始每半年追蹤一次才保險。

一名80多歲老翁,20多年前發現罹患大腸癌,治療完成後5年再度復發,且第一次復發後,接下來每2、3年就復發一次,前後經歷了4次的肝轉移,幸好警覺性高,積極追蹤,透過抽血液態切片定期篩檢及早發現轉移並切除,才沒要了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大腸癌復發程度可分為3種等級,分別為低危險、中危險與高危險,而研究顯示,整體大腸癌治療後2年內復發機率高達40%,即使治療後第5年的再復發率仍有5%,不能不防癌細胞的回馬槍。

針對高復發危險群的病患,王輝明建議,採取積極的「先下手為強策略」,高復發危險群的病患建議在治療後的頭2年每3個月追蹤一次,第3年開始每半年追蹤一次,監控癌細胞。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除了環境致癌物汙染如農藥、重金屬、戴奧辛、黃麴毒素經由食物鏈大量累積在動物性飲食,高溫燒烤的飲食習慣,也都被認為是讓罹患大腸癌人數遲遲無法下降的原因。

王輝明提醒,大腸癌初期無症狀,真的出現糞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民眾又常誤認為是痔瘡或便秘,延遲就醫,5年存活率從初期的近9成直落到4期的2成以下,因此民眾一定要定期檢查,目前政府提供50到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檢測出肉眼看不到的血液。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飲食上偏好油炸燒烤的高風險族群,更得及早檢測。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門一陣慘咳」才知送到隔離者 外送員齊聚指揮中心怒討口罩

WHO回頭了? 一通「特殊來電」與台灣單獨通話1小時內容曝光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慢性鼻塞鼻炎元兇,通常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慢性鼻塞鼻炎的問題在台灣很常見。眾所周知,慢性鼻塞鼻炎的原因是過敏與感染,但比較少為人知的是,其實當中有很多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鼻塞鼻炎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同樣的,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也容易造成鼻塞鼻炎。 鼻塞多是鼻腔受刺激的反應,刺激的來源可能是溫度、過敏、...

閱讀詳情 »

冰敷、熱敷的最佳時機 通常我們想要熱敷或冰敷的時候,是因為有運動傷害或者身體痠痛困擾,但是,什麼時機應該要冰敷或者熱敷,各有不同的見解。該怎麼選擇,主要決定於傷害或疼痛問題的原因與時程。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藥物對神經痛的療效並不好,這種疼痛如果給予神經紓解...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在嚴峻的防疫政策下,大家足不出戶的同時,體重也不知不覺地增加了,但有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不如就趁防疫期間藉由飲食控制來減重吧!近年來網路流傳許多減重飲食方法,這些方法對健康有沒有害?北榮新竹分院舉辦營養衛教講座「減重迷思大解密」,該院營養科營養師徐靖瑜分析...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台北報導 疫情趨緩好消息,新增確診個案數持續探底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1例死亡。單日僅3例本土個案也寫下這一波本土疫情爆發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