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個案再度加零,國內今天(17日)僅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還不錯,沒有本土,也沒有死亡個案。至於疫苗涵蓋率達多少,可以降至1級?目前第2劑接種率只有22.01%,相對低點,指揮中心會持續努力,請大家不要心急。


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10月17日新冠新確診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該境外移入個案為38歲印尼籍女性(案16447),接種過2劑疫苗,也有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機場檢測結果為陰性,檢疫期滿採檢今日確診,檢疫期間並未與人接觸,所以沒有匡列接觸者。


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10月19日起至11月1日,全國維持2級警戒。(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疫情趨緩,陳時中宣布,自10月19日至11月1日雖繼續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2級,但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決議在6大狀況下,不用戴口罩了。


1.於室外從事運動時。


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4.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陳時中表示,上述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5.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得免戴口罩。


6.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如:臺鐵高鐵用餐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10月19日起至11月1日,指揮中心調整口罩規定。(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不過,舞廳、歌廳、夜總會、酒家、酒廊、酒吧、理容院等八大行業仍未開放,仍須關閉,不得營業。


2級再延口罩新規定6大狀況可不戴 11月疫苗有機會混打

▲10月19日起至11月1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2級。(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防疫邊境嚴管影響企業運作,歐盟、德國、法國、新加坡等駐台單位陸續向我政府提出訴求,希望參考新加坡與北美、歐洲、亞洲「疫苗旅遊通道」,讓完整接種的旅客如PCR採檢陰性,入境後就可不必集中檢疫14天。


對此,陳時中表示,台灣疫苗覆蓋率還不高,國人抵抗力較弱,希望把接種率拉高到一定水準後再考慮。我國第1劑疫苗涵蓋率為62.11%,但第2劑只有22.01%,與國外相較,仍然偏低。


陳時中強調,「開放邊境不是單看疫情,還必須看民眾接種疫苗狀況。」,台灣疫情較國外少,就算加上隱形感染者,以致整體國人抵抗力相對較弱,加上疫苗又打得比國外少,不適合貿然開放。


陳時中指出,我國對於邊境或商務外交人士,都秉持開放態度,也希望能減低國際通行不便,以期維持對外關係或國內重大產業需求平衡,「但這樣的前提是跟疫苗施打賽跑」,國外幾乎都在疫苗覆蓋率到一定程度,才啟動疫苗護照,台灣也會比照辦理。


在疫苗部分,我採購莫德納疫苗605萬劑,截至10月8日,尚餘233萬劑未到貨,指揮中心統計,截至16日下午1時止,還有37萬名莫德納鐵粉仍在等待第1劑,未來疫苗到貨後,有機會打得到。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12輪接種完後,大約只剩施打莫德納第1劑30多萬人在11月底前面臨10周屆滿,屆時疫苗順利到貨,陸續消化,屆時可提供第1劑接種。


陳時中指出,11月可能實施混打,目前仍然傾向AZ混打mRNA疫苗,AZ混打莫德納或AZ混打BNT,均持續與專家討論,就看疫苗進貨情況,「11月當然有混打可能性是增高。」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灣少子化成國安危機 研華智慧產房提升孕產照護品質
▸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針灸搭配超音波定位,再加上電療,使針灸治療再升級!41歲的邱小姐,自從車禍後便出現肩頸部疼痛、肌肉無力和手指尖麻木等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可是,遍尋各大醫院卻都無法有效舒緩疼痛不適,直到日前輾轉,前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在中西醫合治下,採用創新的超音波定位系統,精準找出受損神經;...

閱讀詳情 »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日前證實罹患肺腺癌,需先手術治療,她樂觀面對病情稱「只是一塊小蛋糕」。然而肺腺癌因早期無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多屬無法手術的晚期,其中4成患者更無法標靶治療。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強調,許多患者化療效果也很好,關鍵在於降低副作用,再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用藥,都能有效延長存活期。肺腺癌常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已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老年人口迅速成長,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不單純是老化或記憶減退,更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它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失智症將人的心靈之窗一扇一扇的關閉,失智長者由記憶障礙、定向障礙到完全失去智能,呈現進行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4歲余女士,接受慢性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清除病毒已達兩年時間,但最近半年卻常感疲憊且肝指數持續高過五倍。追蹤抽血報告,既沒有新的病毒感染,自體免疫指標檢驗結果也正常,不過腹部超音波卻顯示有瀰漫性肝疾病合併脂肪肝。為了釐清肝臟發炎原因,余女士同意醫師建議,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