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020醫療照護產業展望 未來20年將轉變三大全新價值鏈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未來趨勢現在就開始掌握,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8)日發布「2020醫療照護產業展望」報告,科技發展與Google、Apple等消費科技巨頭多角化經營驅動下,2040年前醫療照護產業將全面轉變為「資料+平台、健康+照護服務、照護服務支援者」三大全新的價值鏈。

這份報告就2020年全球與台灣醫療照護產業發展趨勢進行剖析。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醫療照護產業負責人溫紹群表示,在物聯網、穿戴式裝置、 AI 等數位科技的輔佐下,醫療照護逐步跨出醫院圍牆,除了逐步推動醫療照護場域轉移,並刺激醫療機構與科技產業跨界創新合作,更進一步將醫療照護的服務內涵,帶向更個人化、自主化的方向發展,構建以消費者為主體的預防醫療機制。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發展,正全面翻轉醫療照護這個高度專業且嚴謹保守的產業。面對醫療資料互通開放與醫療場域去中心化的趨勢,未來全球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重點,將由治療疾病轉向改善健康;同時,連網裝置與醫療資料互通,也將帶領消費科技與醫療科技走向融合,朝推出更有效、更符合成本效益的照護方案邁進。

勤業眾信指出,2020年全球醫療照護產業須關注「高度互通資料、消費科技公司參與並崛起、智慧健康社群影響力發酵」議題。高度互通資料方面,根據Deloitte《2018美國醫療照護消費者調查》報告發現,現今消費者對自身健康監測參數的掌握程度,已是 2013 年的 2.5 倍,一旦消費者擁有的健康資訊愈完整,愈有機會在不同機構間自由轉換運用,搖身一變成為醫療體系最大權力者

消費科技公司參與並崛起議題上,Google、Apple、Amazon、Microsoft 等消費科技巨頭企業,因提供消費者健康資料存取的服務,擁有收集、儲存與分析的立基點,成為醫療照護產業的新興參與者。同時,其擁有低風險穿戴式裝置創新能力、龐大的研發預算、有效的分銷管道、內化的創新文化等優勢,將自醫療照護產業崛起,進而影響整體結構鏈。

智慧健康社群影響力發酵方面,過去醫療照護體系被視為影響健康狀況的主因,不過研究發現,高達八成以上的健康問題和醫療體系無關,飲食、運動、社經地位與居住環境才是關鍵。因此,公家機關、非營利組織與私人企業等,皆努力建立防治疾病與維護身心健康的「智慧健康社群」。善用資料改善計畫成果、建造全新且創新的生態系統」等核心特質,成為維護消費者健康福祉的重要角色。

2018年台灣已邁入老年人口占比14%的高齡社會,預計2026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的一員;面對醫療人力短缺的困境,須善用健保資料與AI技術,以提升醫療照護的營運效率。未來,台灣的醫療照護產業將逐漸走向科技助攻帶來的嶄新局勢,以消費者為中心、整合生活圈、邁向永續,以全面維護消費者健康。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019年Deloitte亞太區500強評選揭曉 台灣搶進前3 共77家企業入選

融入數位DNA!勤業眾信x新北市政府聯手建構智慧競爭力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放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反應,但為什麼一定會放屁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放屁其實是人體自然排氣的過程,由於飲食、呼吸、講話時都會不小心吞入空氣,放屁只是正常宣洩體內氣體的方式,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喔。  放屁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放屁時的聲響或臭味往往會招來異樣的眼光,到底人為什麼會放屁?屁又是從...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營養素“鋅”對人體有許多益處,除了透過食物供應之外,是否需要額外攝取鋅補充品呢? 鋅可以增強免疫力,鋅同時也是300 種以上酵素的構成要素,這些酵素有助於消化、神經功能和新陳代謝。鋅能維持大腦健康,與體內其他器官相比,大腦中鋅的濃度最高。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晚餐不吃東西,只吃一大盤水果一定瘦?水果熱量低,多吃一點沒關係?不管是愛美瘦身還是養生,如果你也有這些錯誤觀念,營養師警告,已經掉入隱藏陷阱,因為水果不適合取代正餐,如果長期這樣吃下來,只怕脂肪肝先上身。 不少人都把水果當減重聖品,...

閱讀詳情 »

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致死率也高,該如何才能逃離癌症的魔爪?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從日常飲食、運動做起,維持良好的體重、拒菸酒、不吃檳榔,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以保障個人健康。  癌症發生率高、死亡率高,難道癌症真的無可避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出,其實有高達3至5成的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國民健康署建議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