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2歲女夜裡無法動彈 竟是「黏液瘤」四竄!害同時中風、腿部栓塞

22歲女夜裡無法動彈 竟是「黏液瘤」四竄!害同時中風 腿部栓塞

▲醫療團隊取下的黏液瘤。而黏液瘤最常像葡萄一樣長在左右心房中間的隔板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紀輕輕,突然半邊肢體動彈不得,22歲陳小姐日前就面臨如此恐怖的經歷,夜裡突然驚覺自己無法動彈,全靠男友迅速把她扛上車送急診,原來竟是因為心臟黏液瘤一口氣導致腦部、雙腿等多處栓塞,台北榮總出動跨科別醫療團隊趕在24小時內成功搶救,這才完全保留所有器官的功能,不需截肢,讓她能自行行走。

從小沒有特殊疾病的陳小姐回憶,當天夜裡突然發現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只能由男友扛上車,一路送到急診。由於病症來得突然,就醫過程中病情又一度不斷變化,讓親友們都驚慌失措,還好醫療團隊把她從鬼門關救了回來,更重要的是保留了雙腳。

為了搶救陳小姐,台北榮總急診、神經內科、放射科、心臟血管外科、整型外科等多專科團隊通力合作,精準診斷並手術治療,但治療過程可謂一波多折。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醫師郭姿廷表示,陳小姐送至急診後,急診及神經內科醫師迅速診斷為中風,立即安排放射科醫師以機械取栓手術將栓塞去除,恢復腦部血流,當下右側肢體逐漸恢復力氣。

沒想到,轉送至加護病房後,陳小姐的雙腳又劇烈疼痛,出現急性下肢缺血性栓塞,因同時併發多處栓塞,經心臟超音波檢查這才發現左心房內有非常大的腫瘤正隨著血流擺動,立即進行開胸手術摘除腫瘤,並將雙腳股動脈切開做栓塞清除手術。

郭姿廷指出,術後儘管雙腳馬上恢復血流變得紅潤,但也因此產生「再灌流症候群」,漸漸變得腫脹,造成腔室症候群壓迫到動脈血流,需再由整形外科進行筋膜切開術釋放雙腿的壓力。所幸,經數周悉心換藥及復健後,雙腳傷口漸漸癒合,且能行走自如。

更幸運的是,郭姿廷說,心臟腫瘤病理報告結果為黏液瘤,屬於良性腫瘤,雖然仍有復發可能性,但機率不高,且不需要做更多後續的治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最常發生在左心房內,在腫瘤還小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當它開始長大、阻礙到心臟血流時,病人會越來越喘,走一段路需要停下休息,睡覺也需要將頭墊高一點睡,嚴重時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

郭姿廷指出,由於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其中的小碎片就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器官缺血,像陳小姐就是塞住頸動脈造成中風,還塞到股動脈造成下肢缺血性栓塞。

醫師提醒,黏液瘤的好發族群為30至60歲中年人,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並沒有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像陳小姐這樣沒有三高的年輕人卻發生中風、下肢缺血的狀況,醫師就得特別留意是否有心臟腫瘤的存在。且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以腦部時間最短,可能2、3小時後就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喉嚨卡卡好幾個月錯怪魚刺 男子其實「舌根冒腫塊」口咽癌四期了!

玩回來像坐牢!民怨聽到了 陳時中鬆口:帛琉團可取消5天加強管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為維護鄉親健康,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新冠肺炎疫苗之注射,於10月2-3日四鄉鎮設立65歲以上長者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大型接種站,以及日前已完成作業之烈嶼鄉,共計接種4,449人;針對大型接種站剩餘之疫苗經盤點後之專案,將於10月5-7日下午(每診100人),及10月15日上下...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4日宣布,金門機場到站旅客接種一劑COVID-19疫苗達14天者免快篩。縣長楊鎮浯表示,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有趨緩跡象,國內一直維持在第二級疫情警戒,自9月30日起本土個案已連續5日零確診,境外個案亦能有效防範,本縣疫苗涵蓋率亦持續提升,本縣將視未來疫情發展,逐漸...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在疫情逐漸緩和時刻,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承辦臺南市政府勞工局的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班於110年10月4日正式開訓;從5月開始全台壟罩在嚴峻疫情之下,讓我們心情也難以安住,許多提供給身心障礙者朋友們課程也因安全防疫考量下暫停,今年度職訓班原本於6月即開訓,也因此延期至今日,...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04日公布:全國新冠肺炎確診案總累計162555例、死亡總累計844例( 其中包括今天新增本土個案0例;境外移入5例;死亡1例 )。 雲林縣今4)日新增境外移入確診個案1例(16363),未入境本縣轄區,是雲林縣境外移入第7例。雲林縣自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