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5萬童死於全球假藥 醫籲國際條約

25萬童死於全球假藥 醫籲國際條約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全球假藥蔓延,年死逾25萬名兒童!美國產官學聯合發表研究指出,近25萬名孩童因假瘧疾和假肺炎藥物死亡,更多人死於假抗生素和假疫苗。論文作者、美國衛生研究院資深科學家Joel Breman呼籲,世衛組織的藥物監測計劃提供更多支持,並更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各國90%藥物合格。

全球假藥蔓延 內容物竟有墨水

《CNN》報導,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上報告指出,在全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所有藥品中至少流竄10%假藥,造成當地每年經濟損失達100-2000億美元,而且問題正在惡化。國際藥廠自行調查發現,2008年僅在75個國家查出29種假貨,到了2018年,已有113個國家發現95種假產品。

研究指出,這些無效假藥多由犯罪集團製造並銷售,不僅過期且保存條件極差。許多假藥起源於中國和印度,成分中甚至測出墨水、油漆和砷等物質。假藥多偽造品牌、原料來源,藥物含量多低於標準,不僅無法發揮效用,也可能無法適時溶解。

全球近25萬人死亡 醫怒批謀殺

Breman指出,假藥以抗瘧疾藥為最大宗,估計造成15萬名孩童死亡;第二大宗則是治療肺炎的抗生素,造成的死亡案例幾乎等同假瘧疾藥。更多人被認為死於用到治療或預防感染的假疫苗和抗生素,如肝炎、黃熱病和腦膜炎等病,也引發抗藥性隱憂。醫師批評「根本就是謀殺。」

藥品安全研究院(The Pharmaceutical Security Institute)也發現,其他假藥還包含降血壓藥等慢性病用藥,心血管藥、癌症藥物、壯陽藥和鴉片類止痛藥。

國際條約管束 監控並懲罰假藥商

《衛報》報導,研究建議,世衛組織的藥物監測計劃提供更多支持,並更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各國90%藥物合格。

另一項建議是製定一項控管藥物品質的國際條約,要求確立收集假藥犯罪證據的手段,並簽訂引渡協議,使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國家接受審判。另外,該條約也用來處理越來越氾濫的網路藥店,近年已變成假藥氾濫的管道。

Breman表示,國際社會和藥廠必須提高全球藥品供應鏈的安全性,醫療院所也渴求驗證藥物品質的簡單快速測試。世衛組織假藥警戒小組的Michael Deats則指出,為確保全球假藥政策發揮效力,需要「最高政治意願」。 超過110個國家報告了超過2000種不良藥物,超過世衛組織的全球監測系統,新案例每天都在刷新。

參考資料:

1. Global 'pandemic' of fake drugs killing children worldwide, report says.

2. Fake drugs kill more than 250,000 children a year, doctors warn.

3. Gaurvika et al. Falsified and Substandard Drugs: Stopping the Pandemic.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1 March 2019, 1476-1645.

【延伸閱讀】哎呀,不小心! 新型事後避孕藥成最後防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via 1、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降火,敵煙醒酒。 2、普洱茶:同時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氣、延年益壽等功效。又由於普洱茶經歷了生茶到熟茶的轉變過程,其生茶具有祛風解表、清...

閱讀詳情 »

我們人體,為了維持生命力,需要24小時無間斷地進行化學反應。而「酵素」就是讓一切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關鍵營養素。 酵素大致上又可以分成「消化酵素」、「代謝酵素」跟「食物酵素」,消化酵素在人體中就有9000多種,負責消化、吸收;代謝酵素則有3000種,負責維持生命活動;食物酵素則存在於所有生食(蔬菜、水...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wikihow)釋、道、醫三家有個共同的秘訣: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醫家自古就提倡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晚餐不吃最為好,並特別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佛道醫三家教人過午不食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腸中無宿便,這是人體減緩衰老、防止疾病從而保持「不死」的常用方法。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懷孕中的女性通常會有許多擔憂,怕難產、產痛、胎兒不健康等,也有部分孕婦因為工作、經濟、家庭等原因時常感到焦慮,負面情緒長期下來未獲改善,可能會有食慾不振、憂慮、焦慮等問題,若放任不管,嚴重者恐會影響胎兒,容易有產前、產後憂鬱症。 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