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歲童罹患頑固性癲癇 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治療成功

3歲童罹患頑固性癲癇 大腦半球切開手術治療成功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翁小妹妹在2歲時因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4肢持續嚴重抽搐,且合併癲癇腦病變,導致意識障礙、終日臥床,透過藥物與生酮飲食等治療,病情仍未改善。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團隊為翁小妹妹施以「大腦半球切開手術」,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情況下,順利分離2側大腦,術後患者的癲癇發作完全消失,並恢復正常意識。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士弘表示,翁小妹妹出生後一切正常,在1歲半前發育與一般小朋友無異,但2歲時出現異狀,常在玩耍時突然發呆、意識呆滯、右側肢體抽搐,就醫診斷為腦炎導致頑固性癲癇,雖然經過抗病毒及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狀況穩定,但3歲時又再度惡化。

 

因為持續的癲癇,導致女童語言發展遲緩,程度退回1歲小朋友,肢體動作也因為癲癇反覆抽搐,和吞嚥困難反覆嗆咳,只能用鼻胃管餵食,整天臥床。

 

臺大兒童癲癇治療團隊針對翁小妹進行評估,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翁小妹左大腦半球部持續有多處發炎病變與廣泛萎縮。進一步透過錄影腦波圖監測、正子掃描、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腦部磁振擴散張量與神經束造影、神經心理功能評估等檢查,確認癲癇放電的病灶起源於左側大腦,再傳導至右側大腦,導致廣泛性腦部病變。

 

由於藥物與生酮飲食的療效有限,且翁小妹左邊腦部功能幾乎完全喪失,最嚴重恐會腦性麻痺,因此醫師建議執行癲癇手術,切斷左右大腦的所有連結,才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

 

為了使手術傷害降到最低,臺大團隊採用微創半腦切開手術,先打開1個6公分長的頭皮傷口,並在4公分、2公分的顱骨開窗,在內視鏡與顯微鏡輔助下,進入2側大腦間的縫隙與腦室空間。

 

過去傳統治療方式,多是開刀移除病變的腦部組織,即切除左側大腦,此次為臺大手術團隊首度運用微創方式,切斷了連接左右大腦之間的胼胝體、島腦、顳葉海馬、基底額葉等連結神經束,過程繁複,在完全未切除任何大腦組織的狀況下,順利完成手術分離2側大腦連結,希望讓右腦能正常發育不受干擾,並藉由後續復健等方式恢復左腦喪失的部分功能。

 

為求慎重,臺大團隊邀請時任美國德州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微創癲癇手術專家Dr. Sandi Lam,共同進行手術,歷經7小時,過程順利,術後女童不再癲癇,意識恢復正常,並能開始與人互動,還可由口正常進食,與手術前判若2人。

 

楊士弘說,這項手術仍有其後遺症,術後患者容易側肢體乏力與視野缺損,眼睛有一半影像看不到,但相較於原本左部大腦功能已無任何功能,影響到正常的右側大腦,造成嚴重癱瘓、認知功能退化,仍值得一試。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平時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嗎?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親子一起運動還能提升彼此的心韌性,讓身心更健康。根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調查指出:與父母一起運動的孩子,情緒穩定度較高,在董氏基金會2013年的調查也顯示,父母每周與孩子運動的次數越多,父母越不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全民健保剛度過25歲生日,在滿意度超過9成的亮麗表現下,卻潛藏連續3年赤字的財務危機,入不敷出的健保財務逐漸對重症治療設下嚴格的給付標準,導致包括癌友在內的重症患者普遍面臨自費壓力。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簡稱Hope)最新民調顯示,面對健保財務困難,超過6成民眾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陳女在就讀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兩腳大拇指外觀很醜,又歪又痛。看到網路上一堆拇指外翻矯正用品,陳女買了一些來嘗試,但效果不明顯,穿鞋子痛、走路也痛,甚至睡覺還會抽痛,苦不堪言;最後決定就醫接受骨科醫師手術治療,終於不再寸步難行。不過,很多人都認為拇指外翻是愛穿高跟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天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均為本國籍20多歲女性,案528為留法女學生,案529則是空姐,分別自法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返國。 指揮中心表示,案528於今年年1月至法國留學,10月4日與1名友人一同返國,入境時並無症狀,兩人返家後進行居家檢疫,個案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