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4歲的楊先生,在工作忙碌之餘,抽空為自己安排了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假期。沒想到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他直呼「真的太幸運了!」幸運地透過健檢提早發現病灶,也因發現得早,才能徹底根治,遠離大腸癌死亡風險。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表示,楊先生在無痛大腸鏡檢查中,發現大腸內有1個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在檢查同時也一併進行瘜肉切除,病理檢查報告確診為0期大腸癌,其癌細胞僅在黏膜層尚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後續楊先生也聽從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有了這次經驗更體會到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案例本身並沒有糖尿病、無家族病史、也沒有酗酒習慣,讓人驚訝的是年齡才34歲與一般常見的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顯然年輕化許多。楊先生說自己有15年抽菸史以及平日愛吃燒烤的不健康習慣,一般認定抽菸致病往往與肺相關,但其實菸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2年。黃洸偉主任提醒民眾,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忽略了罹癌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大腸癌及其他疾病提早找上門。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目前醫學上發現主要危險因子如下:


1.年紀: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
2.家族病史:大腸癌、直腸癌家族病史。
3.飲食習慣:長期偏愛吃高熱量及燒烤、油炸食物、紅肉吃太多。
4.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久坐、少運動、體重過重。
5.體質: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


黃洸偉提醒,近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在眾多影響大腸癌病患存活的因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診斷時的期別,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目前最好的篩檢方式是做腸胃鏡檢查,無痛舒眠腸胃鏡已是健檢趨勢,能在睡眠中完整觀察胃部及全大腸,且檢查中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想要預防大腸癌,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穴位、肌肉紋理雙效刺激 中醫針灸美顏不著痕跡
▸開放美豬、美牛陳時中親上火線 強調換來台灣國際地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健康達人網/呂維振  我們身體的表面,其實「居住」著非常多種「客人」。澳洲 SBS 公共電視台「我們身上的世界」(Life on US)紀錄片,讓我們從接近微觀的視野看看每個人的身上究竟有多少「室友」與我們一同生活著。 人的肚臍裡有多少種細菌?雖然人們的肚臍大致分凸出來與凹進去兩種,但同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我的陰道生氣了!」勵馨基金會年年演出的國際名劇《陰道獨白》已邁入第10年了!為了慶祝「拾」週年,勵馨決定回歸該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最原始的「讀劇本」演出方式,由靓女、輕熟女及熟女等不同年齡層,大聲說陰道,希望透過演出,縫補陰道的傷口,達到終止性暴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家住交通要道、水岸山邊,小心加速氣喘發作!國內研究發現,罹患嚴重型氣喘患者,大多住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旁,以及山邊及鄰近河邊區域。醫師指出,環境是造成氣喘發作的主因,尤其居住在高空氣汙染、高濕度的地區,更容易誘發嚴重型氣喘。林口長庚醫院針對150名嚴重型氣喘患者進行調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餐餐老是在外?外食美味、方便、多樣,但卻普遍有高熱量、多油、多鹽、多糖及少纖維等問題。調查發現,6成上班族每週至少有5天以上早、午餐外食,國健署因此呼籲,應掌握少油、少鹽、少糖、少熱量的外食選擇原則,並學習均衡、定量的搭配方法,當個健康外食的採購高手。根據統計,外食族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