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成學童有便秘 北蔬菜吃不夠南愛喝含糖飲

  研究發現,排便不順不僅長不高,也影響學童課業成績表現。癌症關懷基金會統計2018年3萬份有效問卷,發現北、中、南國小學童便秘的比例創新高。將近4成(38%)學童沒有天天排便,更有高達21%排便型態不理想,大便呈「硬塊狀」、「泥狀」、「水狀」或交替出現。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指出,腸道不僅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更是最重要的免疫系統,人體70%的免疫細胞生活在腸道,腸道健康與過敏、肥胖及過動等有關,2001至2002年台灣國民營養調查發現,長期便秘會造成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衝擊生長發育。

  小樂活校園食育計畫主持人林郁婷營養師進一步分析問卷,發現全年級學童不論全穀雜糧、蔬菜、水果攝取通通不及格;超過半數學生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高達7成學童水分攝取不足,再加上將近50%學童愛喝含糖飲料、常常吃油炸加工食品。諸多不正確的食物選擇、錯誤的生活習慣都是便秘的主因。

  林郁婷說明,細看全台灣北、中、南部的學童飲食習慣,會發現問題差異大,因應之道也大不相同:台北市學童蔬菜攝取量最不足、新北市學童吃水果比例最低、台中市學童沒天天吃蔬菜比例最高、高雄市學童愛喝含糖飲料比例最高。

  家庭、校園都對孩子的飲食習慣具有關鍵影響力,本會發現學童懂得辨認食物優劣,也願意選擇「健康而放棄部分口味」,故提倡「吃得巧、動得夠、喝得對」3大「秘」訣,改善孩子腸道健康。

(一)動得夠:下課假日常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

(二)吃得巧:天天吃全穀蔬果、蔬果1天1碗半、少吃油炸加工品。

(三)喝得對:每天喝6至8杯水、少喝含糖飲料。

相關推薦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教育部今天宣布,自5月19日起至5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且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也同時配合停課。總統蔡英文下午透過臉書表示,現在是非常時期,阻斷病毒傳播、避免疫情擴大是當務之急;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說,無暇照顧孩子的家長,仍然可以把孩子送...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40例本土,其中基隆有3例。市長林右昌說明這3例有1名疫調刻正進行、2名個案均有明確感染源,並更新昨新增的2個案足跡。其中,案2089有前往七堵南興市場採買,七堵南興市場即日起停業至5/30日0時;案2202有在鍋仙涮涮鍋打工。基隆市今新增3個案,有1名疫調刻正進行、2名個案均有明確感染...

閱讀詳情 »

近期疫情持續升溫,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再新增240本土確診案例,讓各縣市政府繃緊神經,拉高警戒規格。新竹縣今(18)日宣布,除原本25處停業別場所外,另增加3項營業場所禁止營業,縣府聯合稽查小組持續要求公告相關產業停業至6月8日,盡全力防堵易傳染高風險場所群聚。新竹縣政府15日宣布2...

閱讀詳情 »

近期新北市疫情嚴峻,是否該升級到第四級警戒,新北市長侯友宜昨(17)日曾建議中央,應當把部份防疫的權限授權給地方。對此,侯友宜今(18)日再次說明,無論是三級或四級警戒,這部份的權限均屬中央,但是侯友宜也聲明「新北已朝準四級警戒做準備」。侯友宜表示,中央針對三級或四級警戒有一套標準,這套標準需要不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