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4月大女嬰脖子隆起難呼吸、進食險要命 竟是罕見頸畸胎瘤

▲少數畸胎瘤生長於頸部,且多為惡性腫瘤。(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剛出生就面臨生死關頭,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因為右側頸部長了腫瘤,且生長迅速,大小達到4.5公分,不但外觀隆起,還壓迫食道與氣管而無法順利進食與呼吸,差點要命,確診為頸畸胎瘤,醫療團隊最後採取達文西微創手術來切除腫瘤,切片檢查確認為惡性腫瘤,術後傷口小、復原狀況佳,隔天就能拔管進食。

童綜合醫院達文西中心暨耳鼻喉部主任蔡青劭表示,畸胎瘤源自胚胎時期的生殖細胞,於母胎時期就形成腫瘤,能從腫瘤中找到不規則狀的毛髮、骨骼或肌肉細胞。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畸胎瘤約95%至98%皆為良性,存在於卵巢或是睪丸中,僅有少數、約2%至5%的畸胎瘤生長於頸部,而且多為惡性腫瘤。

蔡青劭說,由於頸畸胎瘤少見、且與淋巴管瘤難以區分,因此需要透過核磁共振,或測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胎兒蛋白指數進一步確診,而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頸部佈滿神經、血管與重要器官,若確診頸畸胎瘤應盡早接受治療。

頸畸胎瘤多半發生在嬰幼兒身上,成人案例極為少見,不過門診也曾收治一名26歲男子,左側頸部從小就異常隆起,一次感冒後腫塊凸起得更嚴重,還壓迫到神經導致手部抬高困難,經過檢查確診為8公分的頸畸胎瘤,幸運的是,同時發現男子患有隱睪症,且頸畸胎瘤的原發部位竟是睪丸癌,一併進行切除治療。

蔡青劭提醒,畸胎瘤若不幸形成於頸部,腫瘤往往生長快速,因此切勿拖延治療,避免危害周邊器官與神經,雖然頸畸胎瘤無法預防,不過醫學進步下,手術選擇多元,若頸部有不明隆起,應儘早就醫診治。

照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今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與6例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坦言,嚴重肺炎個案確實有增加,目前累計的3860多例確診中(境外+本土),有6.2%屬於嚴重肺炎、2.6%接近呼吸衰竭或已經呼吸衰竭,另有66例正在使用呼吸器、2例使用葉克膜中。台灣本土疫情仍未降溫,媒體問及,近期死...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87例本土、170例校正回歸與6例死亡,疫情持續延燒。移民署今證實,署內1名工友21日傍晚快篩結果為陽性,是否確診尚在等待PCR核酸檢測結果出爐。針對這名個案,有37名工作接觸者初篩,結果均為陰性,移民署全棟大樓也立即進行消毒作業。移民署提及,因應疫情增溫,署內先前在19日就啟動異地辦公...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本土確診287例,另外有170例校正回歸,其中台北市今天增加77例。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表示,根據陽性率,疫情尚未趨緩,明天開始台北市全飲食店禁止內用。柯文哲今天下午召開防疫記者會,表示根據目前的快篩陽性率來看,疫情沒有趨緩,需要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因此他宣布,明天開始不論...

閱讀詳情 »

嘉義市首現本土確診個案(案4020),嘉義市長黃敏惠今天表示,個案為60多歲的男子,是案3615(台南市)的職場接觸者,今天公布確診。嘉義市府也公布個案足跡,提醒民眾注意。黃敏惠指出,個案平時白天於台南工作,晚上則住在嘉義市,每天自行開車往返上班與住家地點,因工作場域同事於日前確診,被匡列為密切接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