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歲女子常鼻塞 竟是倒生性乳突瘤惹禍

40歲女子常鼻塞 竟是倒生性乳突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乳突瘤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造成的良性腫瘤,當長在口腔、口咽或喉部時,患者恐會出現喉嚨異物感或聲音沙啞等症狀,而若長在鼻腔的倒生性乳突瘤,則會有單側鼻塞、流鼻血、頭痛等症狀;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指出,目前致病原因不明,恐與過敏、慢性鼻竇炎和病毒感染有關。

女子罹倒生性乳突瘤 手術切除已無大礙

臨床上,一名40多歲女性,雖沒有任何感冒症狀,但卻常常出現鼻塞,尤其右邊鼻子擤出來的鼻涕甚至帶有血絲,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這名女性右鼻腔長滿腫瘤,經切片證實為倒生性乳突瘤;賴文森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鼻竇手術併微型吸絞器切除治療後,患者鼻塞問題已逐漸改善,術後已無大礙。

長期有單側鼻塞 恐隱藏鼻部病變

鼻腔倒生性乳突瘤與鱗狀上皮惡性腫瘤息息相關,即使術後還是可能有復發機率,不得輕忽嚴重性,因此應定期返診追蹤較安全;賴文森醫師解釋,尤其若長期有單側鼻塞問題的民眾,恐得多注意,恐怕隱藏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或與單側鼻竇炎等鼻部病變問題,必要時,應盡快就醫檢查。

有單側慢性鼻竇炎 發生惡性腫瘤機率高

臨床上,約七成病患屬於慢性鼻竇炎,兩成則為黴菌感染引起,其他病症則與倒生性乳突瘤、惡性腫瘤有關;賴文森醫師呼籲,國外研究發現,若有息肉增生的單側慢性鼻竇炎問題,發生惡性腫瘤和倒生性乳突瘤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時,尤其是單側鼻塞時,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介入治療,就能避免症狀加劇。

【延伸閱讀】抗癌成功有技巧! 肺癌名醫以癌症基因檢測技術擊潰癌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前一陣子,日本偶像劇女星竹內結子,傳出因為產後憂鬱症而自縊,令許多喜愛她的廣大影迷不勝唏噓;現在竟然有研究發現,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若有嚴重的孕吐,孕期或是生產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研究在倫敦招募了214位懷孕未滿3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台灣的新冠病毒疫情相較其他國家控制良好,民眾在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都會配合戴上口罩,許多鼻過敏患者的症狀也因而有所改善,並對口罩養成了依賴性。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口罩雖可暫時抵擋都市空氣中揚起的灰塵、塵蟎、懸浮微粒,不過一旦脫下口罩,鼻過敏症狀仍可能隨時發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卻直直往下落時,小心!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是又加上體溫經常升高,有躁熱感,心跳加速和手抖等症狀,很可能是罹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通常甲狀腺亢進用藥物治療會有明顯的改善,但當藥物無法發揮效用去控制病情時,就需要考量放射碘治療或是透過外科手...

閱讀詳情 »

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因此,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學習適當的足部照顧為病友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