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新冠口罩戴好戴滿 鼻過敏患者受益良多?

防新冠口罩戴好戴滿 鼻過敏患者受益良多?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台灣的新冠病毒疫情相較其他國家控制良好,民眾在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都會配合戴上口罩,許多鼻過敏患者的症狀也因而有所改善,並對口罩養成了依賴性。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口罩雖可暫時抵擋都市空氣中揚起的灰塵、塵蟎、懸浮微粒,不過一旦脫下口罩,鼻過敏症狀仍可能隨時發作,盡快找出解決鼻過敏的對策才是首要任務。


一般人常見的鼻過敏誘發原因有灰塵、塵蟎、蟑螂、寵物毛髮、黴菌、環境汙染等,當鼻黏膜接觸到過敏原,會引發鼻黏膜血管擴張、腫脹發炎,主要症狀包含打噴嚏、流鼻水、鼻癢、鼻塞及過敏性結膜炎等,臨床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口服類固醇等,不過停藥後很容易再度復發,以手術治療的改善成效更好。手術對一般鼻炎效果不錯,但真正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則成效不彰,是鼻過敏患者及家屬感到失望的情況。


並非所有手術方式都能有效改善鼻過敏,李宏信說明,鼻過敏主要是因為鼻黏膜神經過於發達,受到過敏原刺激便容易發癢、產生不適,多數手術方式採用電燒、雷射、微創、紅外線或射頻電波等方式,主要作用在於去除鼻黏膜肥大引起的鼻塞症狀,但仍沒有解決過於發達的鼻神經問題,因此醫界開發「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將過多的神經截除,症狀方能徹底解決,可達到從根本治療不易復發的目的。


李宏信表示,鼻過敏神經截除術又可分為傳統式和改良式,前者是先開上唇,鑿開鼻竇腔骨後,深入進行鼻神經截除,手術傷口大且出血機率高;至於改良後的新式手術,則是先施以局部麻醉,再透過電波射頻低溫熱透的方式,以特製雷管探頭深入鼻腔中,截除多餘神經,相較傳統術式傷口更小、出血量少、危險性小,手術後可立刻恢復正常生活,許多患者反應術後過敏症狀可減少7到9成。


其實造成鼻過敏的原因及所產生的症狀五花八門,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就診時須告知醫師足夠的資訊,例如:症狀持續多久?最感到困擾的症狀為何?什麼情況會加重或減輕症狀?除此之外,日常生活應留意避開過敏原,加強居家清潔、保持環境通風,減少食用寒涼性的食物,如竹筍或水果等食物,讓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適度運動,有助身體增強抵抗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拉皮療程怕會燙傷? 慎選原廠儀器與專業醫師缺一不可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5歲阿倫從事業務工作,工作壓力大需應酬交際,近日吃飽飯後容易腹脹氣、噯氣呃逆、晚上平躺因胃酸逆流而睡不好,經過中醫師四診合參及辨證論治後,給予半夏瀉心湯等處方治療,現症狀已改善八分,工作上也順利很多。胃食道逆流 與4生活習慣有關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罹患...

閱讀詳情 »

★「頭痛」多因肌肉緊繃,和大腦無關 ◎先了解頭痛的成因,才能「對症下藥」 根據統計報告顯示,十五歲以上的日本人有三千九百萬人患有慢性頭痛。這個數字相當於39%的日本人,其中,緊張型頭痛有兩千兩百萬人、偏頭痛八百四十萬人、其他類型的頭痛則是九百萬人。(編按:全台灣至少有二十萬人天天頭痛。) 一般而言...

閱讀詳情 »

◆你認為「舒服的坐姿」,其實並不健康 「為什麼會感覺坐著比站著還輕鬆呢?」這的確是事實。然而所謂的「輕鬆」卻會讓人混淆,坐著會令人感到「輕鬆」,並不是身體的感受,而是大腦與肌肉感到「放鬆」。 其實是人體站立時大腦需要隨時控制肌肉及關節的角度,以維持平衡,但坐著的時候大腦則可以稍微休息,即使在無意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期待的農曆春節到來,邀請親朋好友圍爐相聚的時候,免不了要準備一桌子的年菜,在圍爐團聚恐不自覺過量食用年菜,攝取超標的熱量,在年節過後身材圓了一圈,不僅增加身體負擔又引發慢性病的危險。因此,如何與家人及朋友們在假期間吃得開心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