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生活習慣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中醫治療成效佳

4生活習慣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中醫治療成效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5歲阿倫從事業務工作,工作壓力大需應酬交際,近日吃飽飯後容易腹脹氣、噯氣呃逆、晚上平躺因胃酸逆流而睡不好,經過中醫師四診合參及辨證論治後,給予半夏瀉心湯等處方治療,現症狀已改善八分,工作上也順利很多。

胃食道逆流 與4生活習慣有關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並有逐漸年輕化趨向,主要與飲食西化、三餐不定時不定量、生活壓力、熬夜作息不正常等有關。

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指出,正常消化系統是由口→食道→胃→小腸→大腸所組成,而肝膽胰臟也扮演輔助角色;胃與食道間有一個叫賁門的括約肌,主要調控食物進出,避免胃酸逆流,若賁門過於鬆弛,便容易引發嘔酸水讓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及有咳嗽等症狀。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 著重在胃氣上逆處理

西醫以胃鏡檢查和制酸劑等胃藥來治療,然而,最近多款胃藥可能含有致癌因子陸續被新聞報導出來,但其實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是具有良好的成效。

賴建銘醫師提及,中醫認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脾、胃、肝、膽的和諧運作,一旦這些臟腑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致胃失和降,進而胃氣上逆產生胃食道逆流;因此,除選用有制酸功用的中藥外,更著重在胃氣上逆之原因,從根本治療以和胃清熱、疏肝理氣、降氣化痰等方式來處理。

預防胃食道逆流 三餐定時定量、生活作息是關鍵

賴建銘醫師強調,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疾病與腸胃消化功能有關,除了中西醫藥物治療之外,也要向這類患者衛教,避免過度進食辛辣炸烤生冷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及三餐要定時定量、勿過飽過飢,適時放鬆身心,盡量能在晚上11點前就寢,最晚勿超過晚上12點,如此才能完全戰勝克服胃食道逆流。

【延伸閱讀】

三十歲男罹心衰竭 長效左心室輔助器助走出病房返職場、等換心

別讓糖尿病阻eye你 糖友靠多管齊下挽救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及影像閃動刺激,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血管易生病變,嚴重恐致失明,因此除適當用眼,更要懂得用食療護眼。亮眼ABC 補充3大維生素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怡瑄表示,攝取護眼7大營養素有秘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疫情來到四月,美國短期內超過20萬確診,成全球疫情中心,核酸檢測的試劑、採檢棒嚴重不足,美國FDA於4月2日緊急批准Covid-19的血清學試劑,作為檢測新冠病毒的另一種方式;全球急需這類血清學試劑,英國已訂購3千多萬批,德國甚至考慮頒給血清學檢測陽性的醫護「免疫證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癌症治療的目的在於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但仍有不少患者好不容易達成目的,卻因藥物副作用導致心臟無法負荷毒性,以致出現血栓、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問題。醫師提醒,癌友應該採低鹽飲食原則,嚴格控制血壓,並按照醫囑規律用藥,才能維持良好心臟功能。   現年45歲的劉小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07年臺灣嬰兒死亡原因,其中1~5歲兒童主要死因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占10.9%。為及早發現兒童健康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整合衛生福利部及臺北市從新生兒到學前兒童各項篩檢與福利資源製作「兒童健康便利包」,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兒童醫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