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大便祕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5大便祕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少喝水的女性上班族來說,隨身包包裡常備著浣腸劑,因為便祕纏身,必須透過外物刺激才能擁有「暢快」人生,不過醫師提醒,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且越用效果可能越差。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祕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祕。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祕。而造成便祕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
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
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孫文俊指出,有些人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就是所謂的「裡急後重」(tenesmus),有這種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大腸瘜肉或直腸腫瘤所致。


孫文俊強調,腸道腫瘤可能引發排便不順,如果伴隨著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周,就應該趕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在治療上,單純便祕可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平常多喝水、多吃蔬果,每天固定運動,養成正確如廁姿勢,以及固定便便時間,一有便意,就去上廁所,超過8成的輕症便祕都能獲得改善。


至於瀉藥、浣腸劑,孫文俊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只求速成,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祕問題,恐有成癮疑慮。再者,浣腸劑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還可能讓直腸受傷。有些瀉藥透過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來促進排便,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食藥署則建議,當民眾有便祕等不適症狀,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孫文俊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應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雙腳踏著10至15公分高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就能刺激便意。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重機騎士車禍胸骨折挫傷肺 鈦金屬肋骨手術救回一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20幾年前,一名父親帶著1歲多的小朋友來找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吳俊明看診,劈頭就說「小孩的症狀和媽媽很像」。經醫師詢問後發現,媽媽竟是全台因肺高壓接受肺臟移植的首例,他才驚覺原發性肺高壓會遺傳。憶及這個深刻回憶,吳俊明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也容易併發續發性的肺動脈高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全球藥物有幾十兆市場,以台灣製藥實力,外銷從百億進步數倍都不為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談到台灣製藥願景時如此表示,台灣近年成為兩大國際權威製藥組織PIC/S和ICH會員國,製藥品質與全球標準一致,外銷至美、日等七十餘國;她並透露,台灣製藥將組成國家隊,目標是將各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名男大生上學時,頻繁拉肚子,起初不以為意,後來竟嚴重到食不下嚥、癱軟臥床、無法上學,體重爆瘦成48公斤,後來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竟尿出菜渣,家人才驚覺不對勁,四處求醫,最後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幸好男大生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加上使用生物製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人都想要一口潔白無瑕的牙齒,隨時展現自信笑容,牙齒美白為此應運而生。衛福部金門醫院牙科醫師吳彣彧指出,牙齒美白療程,顧名思義是使用藥劑將牙齒美白,使牙齒恢復原本的亮白,甚至更加白皙,讓患者擁有亮麗笑容,並建議可先進行診間美白後,再以居家美白做為日常保養。常聽到的美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