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5月快結束仍不見日本腦炎? 今年疫情怪疾管署急提醒打疫苗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別過去5月就會出現日本腦炎病例的現象,今年都快6月了,國內還不見日本腦炎蹤跡,小心為上,讓正忙著新冠肺炎防疫的疾管署也不得不提高警覺,今(29)日特別發出疫情訊息,提醒民眾可能得當心6月突發日本腦炎疫情。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台灣每年5到10月都是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而過去每年的首例,通常是在5月就出現,從2011年以來只有3次紀錄是遲至6月份才出現國內第一例的日本腦炎,因此,要提醒民眾留意。

至於今年日本腦炎迄今還未出現病例的可能原因,莊人祥說,研判亦有可能是正值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大眾較少出門的影響。國內今年截至目前無日本腦炎確定病例;2016至2019年全國同期病例數分別為2例、2例、10例及5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

在台灣,日本腦炎病例以本土病例為主,又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疾管署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完成疫苗接種;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評估自費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強調,日本腦炎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插管、揪癌症竟可以這樣教! 台灣醫師養成進入AR+VR訓練時代

腮幫子長粉瘤?她不以為意 「花生米變包餡湯圓」才知惡性腫瘤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疾管署大門口上演「花籃大戰」,拚場名嘴送的喪禮花籃,2日有支持者送上代表支持的喜氣花籃。(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死亡人數破百,已經超越2003年的SARS疫情,卻因為疫苗採購策略引爆支持者及反對者對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在地的疾管署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讓不少有托嬰、托育需求的家長跟保母都受到衝擊,不知道該怎麼退費?托育補助又該怎麼領?衛生福利部拍板決定,家長6月15日至30日期間如持續送托,可領取6月份(1個月)托育補助;退費也不能低於一定比例。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鑑於疫情持續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不少人這一陣子為了防疫,多居家遠距工作,在家辦公怎麼樣才能提升效率?又不會因為在家太過放鬆打亂生理時鐘?午睡瞇一下可能有幫助。原來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會增加,同時晚上的睡眠狀況也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一夕大爆發,打疫苗瞬間變成全民關注的焦點,但有一群人卻擔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觀察,近2周癌症門診中,最熱門的問題就是癌症病人頻頻詢問自己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癌症屬重大傷病,目前癌症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