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招防「炸筋腿」靜脈曲張!中醫:喝黃耆山楂飲活血

長假休息回來,久坐吃吃喝喝,或是喜歡翹二郎腿,或打電動時喜歡盤坐,小心美腿殺手俗稱「炸筋腿」的靜脈曲張出現!當發現小腿酸痛、腳踝腫脹,甚至嚴重會產生血栓性靜脈炎,若血栓跑到肺臟,就有可能發生致死的肺栓塞症。中醫對於靜脈曲張可分為放血、針灸及茶飲,例如:「黃耆山楂紅糖飲」三方面調理。至於預防腿爆青筋,則推荐做踮腳動作、抬高下肢等,都是不錯的防範好方法!

6招防「炸筋腿」靜脈曲張!中醫:喝黃耆山楂飲活血

中醫:肝腎虧虛、寒凝血滯體質,容易靜脈曲張

中醫師康涵菁表示,明朝《外科正宗》中便提及:「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其中所形容的筋瘤型態,便相當於現代所稱的靜脈曲張;清代《醫宗金鑑》中更進一步詳述其成因,認為本病是由於先天禀賦不足,筋脈薄弱,加之久行久立,過度勞累,進一步損傷筋脈,導致經脈不合,氣血運行不暢,血壅於下,瘀血阻滯而成。

此外,亦有因遠行、勞累之後,涉水淋雨、遭受寒濕,寒凝血脈,瘀滯筋脈絡道而為病。整體來說,中醫認為先天肝腎虧虛、後天勞耗氣虛,以及寒凝血滯的體質,都容易好發這樣的疾病。

靜脈曲張好發族群:久坐或久站、翹二郎腿、盤坐等

發生靜脈曲張,往往跟職業類型息息相關,如經常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專櫃人員、老師,或空服員等都是靜脈曲張的高危險群。此外,常有不良坐姿習慣的人,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像是喜歡翹二郎腿,打電腦時喜歡盤坐,還有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和長期超負荷重量訓練的民眾,都要小心靜脈曲張找上門。

6招防「炸筋腿」靜脈曲張!中醫:喝黃耆山楂飲活血

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和長期超負荷重量訓練的民眾,都要小心靜脈曲張找上門。

6招防「炸筋腿」靜脈曲張!中醫:喝黃耆山楂飲活血

中醫師推荐「黃耆山楂紅糖飲」,對於靜脈曲張便可發揮很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也有其他原因可能導致靜脈曲張產生,例如:先天血官瓣膜功能不全導致靜脈回流不佳,以及肥胖或長期便祕導致腹內壓增加,還有懷孕期間的婦女因體內荷爾蒙變化而降低靜脈血管的彈性,都可能使得靜脈曲張產生。

中醫治療靜脈曲張分為:放血、針灸及茶飲調理

中醫師康涵菁表示,中醫治療靜脈曲張可分為:放血、針灸及茶飲調理三個方面:放血療法是採用三稜針、採血片,在血管曲張處直接針刺放血,疏通瘀積的血液,改善血流的順暢度,以消除膨起的血管。若成因較偏向寒濕所導致,利用火針放血效果更佳。一般輕度靜脈曲張以此方法治療5─10次即可痊癒。然而,若有凝血功能障礙,或是傷口較難癒合的糖尿病病人,則不適合這類的治療方式。

除了在患處直接放血,針刺或按摩委中、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穴以疏通經脈,也是改善下肢循環很好的方法。

此外,患者平時也可以適時地沖泡藥材,作為平時的茶飲保健,以下推荐「黃耆山楂紅糖飲」,對於靜脈曲張便可發揮很好的作用。

【黃耆山楂紅糖飲】:

功效:黃耆補氣升提、山楂活血化瘀,且經由研究發現,黃耆可促進機體代謝,山楂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長以協助血管壁的彈性,預防靜脈曲張的進一步產生。

做法:黃耆20克、山楂10克,用冷開水沖洗後,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400毫升沖泡,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半小時後即可飲用。服完可加沸水,繼續沖泡。

6招防「炸筋腿」靜脈曲張!中醫:喝黃耆山楂飲活血

每天睡前在床上將雙腿抬高超過心臟持續約15分鐘,或是睡覺時用枕頭墊高下肢(約15公分),可促進腿部血液回流。

【6招避免靜脈曲張】:

1.減少固定姿勢:久坐的人,建議每半小時起身伸展活動,或做足背伸直彎曲的動作,久站的人則建議踮腳,讓腳跟一上一下的活動,使小腿肌肉收縮,有助血液回流。

2.穿著醫用彈性襪:若需長期站或坐著工作,可穿著一般預防性的彈性襪;若已有靜脈曲張的現象,可依醫師建議選擇適合彈性係數的褲襪,阻止持續惡化。

3.戒掉不良姿勢:像是上述翹二郎腿或盤腿等姿勢,都會阻礙血液循環,加重靜脈曲張。

4.抬高下肢:每天睡前在床上將雙腿抬高超過心臟持續約15分鐘,或是睡覺時用枕頭墊高下肢(約15公分),可促進腿部血液回流。

5.控制體重: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下半身負荷。

6.養成散步習慣:適時活動小腿肌肉群,同樣可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最後,中醫師康涵菁提醒靜脈曲張的患者,別以為泡溫泉可以舒緩靜脈曲張所導致的痠麻不適,由於泡溫泉會加速血管擴張,使血液回流更差,血液蓄積反而可能使症狀更加嚴重。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726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 No.122)撰文/蔡啟聖.整理/K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寫OA)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台灣65歲以上的族群中,每3人就有1人罹患。經常發病部位是膝蓋與臗關節,患病初期並不會覺得疼痛,但深及關節的痠痛感將逐漸加深,導致許多中老年患者經常喊著腰痠背痛,或是抱怨膝關節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蟬聯國人34年榜首,平均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11分1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國內生技業者研發非侵入式癌症基因篩檢,只要2ml唾液,就能得知罹癌的發生率,總共涵蓋26個基因突變,建議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者優先篩檢。年逾4萬人罹癌根據衛福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2歲吳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適、噁心嘔吐吃不下及出現茶色尿,至醫院急診就醫,抽血檢驗發現肝功能指數超過5,000,合併黃膽指數高。成大醫院感染科薛伶珊醫師表示,此次就診前身體健康無任何慢性病或相關病史,經詢問詳細發現其因工作關係經常外食,發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鮮類食物,可能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