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0歲以下女性打AZ難排除血栓風險 李秉穎:利大於弊

60歲以下女性打AZ難排除血栓風險 李秉穎:利大於弊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歐盟藥品管理局昨(7)日給予報告,歐盟施打約3,400萬劑牛津AZ疫苗,發生169件罕見血栓事件,無法排除與疫苗關連性,大部分個案都是60歲以下女性,多在接種疫苗2周後出現身體不適;今(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臨時召開記者會回應,評估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不影響國內AZ疫苗接種政策。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雖然牛津AZ疫苗剛施打時,有出現肺部血管栓塞,與下肢深部靜脈血管栓塞事件,但目前都已經排除關連性,然而在自體免疫性導致的廣泛性血管栓塞,發生在大腦靜脈竇與腸系膜靜脈栓塞,施打牛津AZ疫苗後發生率有上升趨勢。


李秉穎強調,歐盟藥管局發現60歲以下女性個案,可能因自體免疫反應的瀰漫性血管栓塞併發血小板低下,但發生率以「百萬分之幾」計算,其他靜脈拴篩發生機率也是「百萬分之幾」,雖然有一定風險,但相對施打疫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危害,仍然是利大於弊,持續呼籲民眾施打。


現場記者提問,對於歐洲新冠疫情較緊繃,施打牛津AZ疫苗有減少感染好處,但台灣幾乎沒有疫情,是不是也「利大於弊」,李秉穎回應,必須看短期與長期,短期來看台灣感染風險低,但長期來看,全世界所有人都有1次機會會碰到病毒,就有20%重症風險,與2%至10%死亡率,疫苗就能提供保護力。


李秉穎說,台灣在短期內不會有病毒感染風險,但仍會有部分民眾會因工作出國,或類似奧運國手要比賽,不是沒有出國就不會暴露在風險中,民眾可以自己考慮要不要施打疫苗,不過一定要經過醫護人員詳細解釋風險,目前建議使用避孕藥與接後荷爾蒙治療民眾,至少間隔28日才能接種疫苗。


指揮中心提醒,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建議現階段前述對象接種前後停藥至少28天。另接種疫苗後14天內,若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持續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持續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非注射部位出現不尋常出血點、紫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些名人曾受腎結石所苦 腎結石危機摩西鈥雷射可解除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改菲律賓入境採檢規定,9月24日開始轉變成居家檢疫期滿前採檢,日前首批解隔離前檢驗,今(9)日確診2名解封菲國民眾,因居家檢疫14天內多是獨處,此沒有況列接觸者;另外,1名烏克蘭籍民眾也是檢疫期滿,自費檢驗確診陽性,目前掌握接觸者9人。 菲律賓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鼻竇炎有哪些治療的選擇?一般來說,鼻竇炎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鼻內局部治療為輔,而嚴重或慢性鼻竇炎才考慮以手術治療。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陳益瑋醫師呼籲,鼻竇炎是可以治好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目前鼻竇內視鏡手術都非常先進,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燒鼻偏方,以免燒灼鼻腔的重要結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來因名人心血管疾病(CVD)突然驟逝的新聞層出不窮,日常生活中,你我身邊也偶有案例。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三高、心血管疾病 增加C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