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喉嚨卡卡出現異物感不是小問題 病因大不同結局差很大

喉嚨卡卡出現異物感不是小問題 病因大不同結局差很大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名75歲陳先生,因喉嚨卡卡持續好幾個月至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門診就診,陳先生原本認為是很久之前吃到的魚刺仍卡在裡面,經內視鏡檢查並無找到魚刺,但在左側舌根有發現腫塊,王醫師建議接受切片手術,手術後病理報告結果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症分期為口咽癌第4期,後續接受同步化學放射治療(Concurrent chemoradiation,簡稱CCRT)後反應良好,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


另1名37歲黃小姐,因喉嚨異物感持續半年至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門診就診,經王醫師細問之下還有頻繁聲音沙啞、咳濃痰、鼻塞等症狀,檢查後發現有慢性鼻竇炎以及聲帶節結,黃小姐曾接受過一段時間藥物治療症狀仍沒改善,後續王醫師安排「慢性鼻竇炎內視鏡手術」,術後慢性鼻竇炎症狀及聲音沙啞已改善,清喉嚨動作次數減少,聲帶節結已消失,目前仍於門診持續追蹤。


同樣是喉嚨卡卡 病因大不同結局差很大


王俞鈞說明,在這兩個案例中,第1個案例口咽癌最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且早期不容易被發現,在臨床上喉嚨卡卡的病人中發現是癌症的機會不大,但第1個案例是以喉嚨卡卡為最初表現,癌症若是能提早診斷,提早接受治療,才會有相對好的預後。第2個案例同時有發現慢性鼻竇炎及聲帶節結,與病人討論先處理慢性鼻竇炎問題,接受慢性鼻竇炎內視鏡手術後追蹤,除了慢性鼻竇炎症狀改善,也發現病人清喉嚨動作次數減少,聲音沙啞改善,內視鏡追蹤聲帶節結已消失。


過敏鼻炎、胃食道逆流、身心科疾病 都有可能是病因


喉嚨異物感、喉嚨卡卡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就診症狀,其他科別也常因此症狀轉介至耳鼻喉科門診。有許多疾病會造成此症狀,咽喉發炎、扁桃腺結石、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誤食異物、胃食道逆流、胃酸咽喉逆流症、消化道疾病、頭頸部腫瘤、頭頸部肌肉骨骼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身心科方面疾病(壓力、焦慮、憂鬱)等皆會造成喉嚨異物感,其中過敏性鼻炎及胃酸咽喉逆流症為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


通常門診遇到這樣問題,會先了解症狀發生的狀況,也會詢問過去病史、家族史、接受過的手術病史、菸酒檳榔使用狀況等,除了基本理學檢查,必要時也會使用內視鏡檢查鼻、咽、喉等部位看有無病灶。在臨床上,並非都能在每個病人身上第一時間做出判斷,有時需要追蹤一段時間、安排進一步檢查才能找到病因。在4個病人身上也可能同時並存多個疾病造成喉嚨異物感,所以治療方面,不同的疾病會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若懷疑其他科別疾病引起,也會適時地作轉介。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表示:面對喉嚨卡卡的問題,首要還是判斷哪種原因引起的,不同疾病會有不同處置方式,也應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戒菸、戒酒、少吃油炸和甜食等),如民眾就醫後使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則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以便確定病因。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些名人曾受腎結石所苦 腎結石危機摩西鈥雷射可解除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沒投資就沒健康!」健保負擔年年上漲,福和會3日召開健保國是會議,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健保費率要漲的決心。不過包含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籌備會等5大團體會後呼籲,健保要大改革,應重新評估健保會組成代表,並改善醫療環境善待醫療人員,以及長照及全責照護應規劃獨立健保,籲請政府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水痘」復發全家染病!1名才剛出生未滿周歲女嬰,就差幾天可以打水痘疫苗,沒想到家長突然發現小孩高燒不退,身體漸漸出現紅疹,由於家住離島,臨床醫師擔心可能是水痘,疾病惡化恐怕誘發併發症,建議回台灣治療,但天氣因素發病第4天才抵達台灣醫院,詢問下才發現,父親在女兒染病前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知名藝人小鬼因主動脈剝離在家不幸離世,這類心血管疾病往往突然發生,若不幸發病該如何治療?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永在表示,主動脈剝離的部位決定了治療方針,主動脈剝離的治療分成手術與藥物治療,其中手術常會採取複合式手術,不過因為主動脈剝離的臨床症狀及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流感流行季來了,新冠肺炎疫情間打疫苗有保障!新年度的季節性流感又即將報到,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提醒,流行性感冒除會有一般感冒常見之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外,還會有發高燒、嗜睡和全身肌肉痠痛等較嚴重之臨床表現,而且有一定百分比的朋友還會引發併發症而住院,在入秋後如有感冒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