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0歲女罹脊髓空洞症 靠作畫翻轉人生

60歲女罹脊髓空洞症 靠作畫翻轉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脊髓空洞症會使患者出現手腳痠麻、四肢無力、行動困難等症狀,但因較不容易診斷,加上治療上較為困難,因此許多患者因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臨床上,一名60歲吳淑真女士,過去常在家拖地跌倒,但因起身後不覺得疼痛,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6年前開始,不僅走路時鞋子常掉落,就連洗澡時腳趾都會發麻。術後仍積極作畫,其生命創作展作品竟引起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關注,經開刀治療後,幸運翻轉人生。

就醫開刀4次未好轉 竟是罕病惹禍

吳女士起初赴骨科檢查,被認定為脊椎受傷,但開刀後卻反而造成步行困難,轉而求診神經外科,醫師判斷為脊椎長瘤導致,但因擔心開刀後恐造成癱瘓,因此遲遲不敢動刀,直到吳女士開始疼痛不已,才緊急治療開刀,才發現原來是罹患罕見的脊髓空洞症,但術後不僅病情未好轉,還反而症狀加劇,讓吳女士痛苦不堪。

罹罕病仍堅持作畫 被稱為台版畢卡索

但吳女士儘管身體不適,愛作畫的她仍不放棄繼續學畫,直到身體不堪負荷才中斷上課,卻沒因此讓吳女士打消念頭,縱然無法負擔昂貴的油畫材料,平時也會請外勞到社區資源回收場撿拾鄰居丟棄的報章雜誌、玩具等,或赴文具店買便宜的材料持續作畫,光一年內就創作出80餘幅作品,還曾被美術系教授給予「有如畢卡索風格」的高度評價。

經8小時開刀治療 吳女士術後宛如重生

不料,去年6月家中的外勞偷竊逃逸,讓吳女士很傷心,所幸適逢年底社大慶祝20周年慶,美學社社長因此決定幫吳女士舉辦生命創作展,鼓勵她能早日走出陰霾,也因此因緣際會下,獲得了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的協助,日前因出現脊髓積水壓迫胸椎,造成呼吸困難的吳女士,在林志隆主任安排下開刀治療,術後不僅呼吸恢復順暢,甚至能自行行走將近100公尺,讓吳女士喜出望外。

罹脊髓空洞症 術後8成患者穩定病情

治療上,因考量患者先前已接受多次手術,為了解決問題,手術歷經8小時,總算將逾80條神經逐一剝離,並保留血管;林志隆主任強調,術後隔天,患者不僅腿部力量和痛覺逐漸恢復,配合中醫針灸治療,兩週後就可拄拐杖行走,提醒民眾若出現類似症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一旦確診也應積極治療,術後約8成患者都能趨於穩定,但仍須長期接受追蹤檢查,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須定期追蹤 小心肺動脈高壓恐猝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許多人吃飯一定要有辣,從小辣、中辣、到大辣步步上升,然而辣度太強很容易刺激食道與腸胃外,胃酸逆流也容易發生腐蝕灼傷,聲帶健康恐怕也會受影響,讓聲音聽起來沙啞或低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中心主治醫師張智惠提醒,如果感覺講話容易疲倦、沙啞感、異常低沉,趕快找專業醫生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肆虐之下,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症狀,若無及時就醫,可能發生猝死之憾事。為避免因「快樂缺氧」猝死再傳,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聯手多家科技公司共同開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幫助醫護人員即時監測隔離患者的生理變化,更結合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打造「混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已近兩月,期間多採居家辦公、學習,活動量大幅降低,在家嘴饞、零食點心供應不缺,體重無意識就可能失控。根據國內外許多新冠肺炎研究分析,「肥胖」是感染和導致重症,甚至降低疫苗保護力的高風險因素。然而無法外出、上健身房,除了在家運動外,現在也能藉由科技安全甩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最強IG名模Angelina(陳怡安)熱愛健身,即使居家防疫還是不忘保持良好身材,重視外型的她,曾在社群媒體的限時動態上,分享自己牙齒變美的心路歷程,從當初牙齒不對稱、齒色不均,到耐心完成矯正和貼片療程後,拍照時更能大方展露笑容,讓她更顯自信與活力,她也呼籲民眾,牙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