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00萬人曾孤寂 憂鬱自殺風險高

600萬人曾孤寂 憂鬱自殺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曾感到沒人陪伴?在人群中有被孤立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不受他人重視嗎?國內首度針對「孤寂感」進行調查,有超過3成民眾感同身受,相當於600萬人。醫師指出,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為高危險族群,研究更發現,其罹患憂鬱症、自殺的風險高於一般人。

精神健康基金會針對千名成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過去1年中曾有沒人陪伴、不受重視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占3成2,明顯低於國人整體精神健康得分,也發現孤寂感程度愈高者,其精神健康狀況愈不理想。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胡海國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近5年內曾有孤寂感者,1年後出現憂鬱症及自殺意念高於常人,即使經過治療復發風險仍高達4成。

胡海國提出「三五成群,共創樂活人生」主張,建議民眾日常生活與鄰里間三五好友組成精健家族,並對於親友、同事、鄰居落實快樂分享、煩惱分擔、脆弱給支持、困境給協助,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才能減少孤寂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50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女性私密處感染通常難以啟口,治療上往往需要做內診,也讓女性感到非常困擾;藥師趙順榮指出,泌尿道感染、陰道感染這兩種型態的女性私密處感染問題,因台灣氣候潮濕,相較其他國家女性更容易發生。建議女性朋友,平時可多喝水,並適時補充蔓越莓及天然活性女性益生菌,可降低私密處感染的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表面上糖尿病控制得宜,但卻沒發現血糖波動情形,嚴重後果恐引發相關的血管病變,甚至有死亡風險。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謝昌勳醫師提醒,長期輕忽血糖的大幅波動,持續性一段時間的高、低血糖,會造成血管氧化壓力產生,恐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當氧化壓力越高,將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唐獎」第一屆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學者本庶佑共同獲得,二人分別找出免疫系統中負責「踩煞車」的抑制分子CTLA-4及PD-1,其抗體藥物在臨床證實,可有效抑制惡性度最高的黑色素腫瘤細胞生長,延長患者存活期,甚至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

閱讀詳情 »

打遊戲、玩電腦、聽MP4、無線路由器24小時不關……這些電子產品正在將一部分男性推向不育的邊緣。昨天在寧舉辦的“男性生殖健康論壇”上專家說,每天用手機超4小時,精子降至1/3。 世界衛生組織對人類精液檢查的最新數據分析表明,最近幾十年來人類精子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