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6歲手抖無法喝水、寫字 他靠重訓克服原發性顫抖症

66歲手抖無法喝水 寫字 他靠重訓克服原發性顫抖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66歲的保羅阿公,7年前開始手不受控制的抖動,最後連吃飯、喝水、扣扣子等日常都有困難,原本以為自己是帕金森氏症,經過雙和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神經內科專長的胡朝榮醫師診治後,確診為原發性顫抖症。現在固定吃藥,並搭配健身運動,控制十分良好,甚至還獲得健力比賽長青組的金牌。胡朝榮醫師表示,個人臨床經驗看來,肌力訓練可以加強肌肉控制能力,以改善顫抖症狀。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 原發性顫抖症人數多十倍

談到手抖,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帕金森氏症,胡朝榮醫師表示,帕金森症患者大約在3萬人內,原發性顫抖症其實更常見,約有30萬人。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 Tremor)平均就醫年齡為40-50歲,因腦中的運動迴路出現問題,導致持續性顫抖,大多在手部有動作時(如寫字、拿湯匙)產生顫抖,也可能發生在頭部、腿部,相較於只在靜止時抖動的帕金森氏症,此為最大差異。

有家族史者應避免刺激藥物 壓力亦可能誘發顫抖

多數患者都有家族史,症狀可輕可重,有些人在緊張時或有壓力時,會加重或誘發顫抖,平常不一定影響生活,但也因此許多需要手部穩定的職業可能會受到影響。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危險因子,但有家族史的患者應該特別注意,避免服用到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如氣喘、COPD部分用藥有疑慮可能會誘發病情。

可以藥物控制症狀 或腦部手術阻斷迴路

目前原發性顫抖症無法治癒,僅能用藥物抑制中樞神經,控制症狀。胡朝榮醫師也提到,若為嚴重患者,藥物療效不佳,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則可考慮深部腦刺激術(DBS)、燒灼術、神波刀等手術。神波刀為磁震造影聚焦超音波,以核磁共振找出有問題的視丘位置後,再以聚焦超音波阻斷迴路。治療時無須麻醉,全程清醒,並隨時在過程中確認症狀是否有改善。

肌力訓練加強肌肉控制能力 運動、好心情緩解症狀

雖然目前未有大規模研究證實,運動對原發性顫抖症的影響,但胡朝榮醫師表示,個人門診中的患者,只要有進行肌力訓練者,相對症狀都控制得不錯,肌力訓練可以加強肌肉與神經的連結,使肌肉控制能力變好,進而改善顫抖症狀。他也建議,若症狀影響到生活、工作時應就醫,用藥時機可與醫師討論,也可以在必要時用藥就好,同時應調整心情,減少焦慮,才能使症狀更緩解。

【延伸閱讀】

近視雷射怎麼選? 眼科醫師分析恢復期利弊

腿部血管暗藏危機? 當心周邊血管動脈阻塞、靜脈曲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炎熱夏天,一不小心就容易滿身大汗,這時若來不及補充水分,可能會因耗氧傷津,導致中暑;其實,以傳統中醫而言,有許多老祖先留傳下來的避暑經驗。中醫師劉祈辰指出,像是清暑益氣湯、藿香正氣散等中藥方劑都屬於避暑的良方。劉祈辰說,像是清暑益氣湯就是由黃耆、人參、陳皮、當歸等中藥材組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28歲女水泥工,因長期鼻塞並引發鼻竇炎就醫看診,醫師發現患者鼻子竟有一個約1公分的結石,經取出後,也解除了鼻塞及鼻竇炎的困擾;耳鼻喉科醫師楊智凱指出,鼻結石雖不常見,但若發現長期有鼻塞問題,盡快就醫檢查較為妥當。這名患者一開始是右側鼻子出現鼻塞問題,合併鼻涕倒流、頭痛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感冒,以現今醫學來看,就是吃普拿疼鎮痛解熱一下,嚴重發炎,如喉嚨痛、氣管炎,再加上抗生素,或吃些抗組織胺、化痰藥等,開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表示,在古代感冒稱作傷風,風為百病之長,也就是說感冒首先出現的症狀,如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咳嗽,有痰,但有時症狀變化很快,不注意治療,還會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護理長長期有背痛的困擾,甚至曾因發作太頻繁,送急診治療,過去也曾看診於骨科、復健科等,但仍都沒有改善跡象,直到透過中醫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公主病」,也就是俗稱的「肌纖維疼痛症候群」。誘發公主病的原因至今仍不明,包括疲勞、壓力大,甚至氣候改變等因素都有可能成為誘發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