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成女性便祕 恐增大腸癌風險

7成女性便祕 恐增大腸癌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便祕需要就醫治療嗎?最新調查發現,國內7成女常便秘,其中高達8成女性發生便祕不會就醫,5成認為不需就醫,而自行購買瀉劑、浣腸,甚至利用偏方改善。醫師指出,使用不正確的方式改善便祕,可能傷害腸胃功能,長期濫用瀉劑更會造成大腸黏膜發炎、腸平滑肌萎縮,建議就醫找出病因,以免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去年5月,針對國內30至59歲女性,共520名,進行「便祕就醫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女性有便祕困擾,但高達8成不會就醫改善。另外,有5成認為不需就醫,其中3成使用偏方,包括喝黑棗汁、喝蜂蜜水,甚至會吃過期食物迫使身體排便;2成自行購買瀉劑、浣腸,或使用大腸水療改善。

調查也發現,7成有便祕困擾的女性,每人平均嘗試3.5種方法自我解便,試過5種以上方法者,更超過2成,近6認為症狀持續7天以上才需就醫,更有1成4的人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才會想尋求醫師協助。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消化內科醫師林肇堂指出,民眾常以為便祕只是小毛病,通常會先自行嘗試各種偏方,如果沒辦法緩解才會使用瀉劑,以為讓身體可以排便問題就已解決,其實便祕成因複雜,可能伴隨痔瘡、腸打結、肛裂,甚至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胡亂使用偏方、瀉劑,便祕問題恐更嚴重。林肇堂強調,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瀉劑、灌腸,長期濫用會無法自行排便,更可能引發大腸黏膜發炎、腸平滑肌萎縮,傷害腸道蠕動功能,變成慢性腹瀉。

目前治療便祕以瀉劑為主,當使用瀉劑無效者,醫師通常施以灌腸,甚至考慮手術截短腸道。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明賢建議,針對瀉劑無效的慢性便祕女性患者,可考慮使用衛福部核准口服便祕治療藥物,能夠促進腸道自然蠕動功能,改善便祕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64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人仍有冬令進補的習慣,寒冷的冬天,就愛吃薑母鴨、羊肉爐等藥膳來進補;不過,中醫師提醒,高血壓病人體質多「陽亢」,進補往往會產生上火現象,甚至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的反應,要多加注意。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王致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主要是補「陽」與補「精血」,冬令進補常見的藥膳較適合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一名48歲的劉小姐因膽固醇過高,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近一年時間,最近突然出現下肢無力症狀,到神經內科檢查後發現是因橫紋肌溶解症導致。沒想到停藥後下肢無力情形仍未改善,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橋本甲狀腺炎,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因而出現高膽固醇與四肢無力狀況;所幸患者在服用...

閱讀詳情 »

  水是維持身體運作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一個正常成年人,一天至少要喝2000C.C水,才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不過水喝的越多,也代表著跑廁所的時間也會增加,若是職業為長時間沒有廁所在身邊的工作者,為了避免跑廁所,他們的飲水量基本都不會多,長久下來反而對身體不好。但是正常喝水又沒地方排泄,實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根據國際疫情通報資料顯示,沙鳥地阿拉伯有一匹駱駝證實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這是第一起動物感染此病毒的病例。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前往中東地區旅遊時,最好避免騎駱駝,也應避免接觸駱駝的唾液及排泄物,以免感染。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