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78歲嬤中風後言語很負面! 醫說傷到「這部位」易憂鬱

78歲嬤中風後言語很負面! 醫說傷到「這部位」易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8歲王奶奶個性開朗,也時常到公園與鄰居聊天,但三個月前腦中風後,不僅常常嘴上掛著像人生沒希望等負面言語,與他人互動也越來越少,就連食慾也變差;林貝芸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其實又稱為「症」,主要因腦中風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造成快樂賀爾蒙也就是賀爾蒙低下,導致情緒不穩。

腦中風引發憂鬱 可透過抗憂鬱劑治療

中風後的患者,因受到腦部損傷促使腦內訊息傳遞和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加上中風後行動受限的不便、生活功能下降的失落等其他因素,導致容易引發憂鬱症,根據統計,腦中風患者平均約有30%在中風後五年內出現憂鬱症狀;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貝芸指出,有研究指出,若中風部位在左腦額葉及左腦基底核,引發憂鬱比例更高,尤其又以女性、有糖尿病史、焦慮及憂鬱病史等為高危險族群。

減輕中風患者憂鬱症狀 親友應多給予陪伴

林貝芸醫師進一步解釋,治療上建議可至精神科門診諮詢,透過醫師評估,給予合適的抗憂鬱劑治療,不僅能幫助患者改善心情,也能降低中風後失能及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除了透過藥物,親友的陪伴也是關鍵,平時應多給予病患陪伴以及鼓勵,尤其若能讓患者適時將心中鬱悶情緒抒發出來,將有助於減輕憂鬱症狀。

憂鬱易使復健意願降低 應尋求醫師協助

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但患者合併出現憂鬱症現象時,會使復健的意願降低,因此這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林貝芸醫師呼籲,面對疾病來襲,不僅患者得承受病痛,對於家屬也是心理上的負擔,這時若能透過專業精神科醫療團隊介入協助,有助於減輕負擔,也能幫助患者復健。

【延伸閱讀】

喘的好難受! 國泰醫院專業氣喘照護網守健康

威脅大!呼吸道融合病毒不要來 兩歲以下嬰幼兒可預防

共融思考付出更多 這間公司捐藥當政府公衛靠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6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觀念的盛行,讓孩童能夠接受到 更多環境及文化刺激,也可讓孩童多了學習的機會。普遍而言,大家都知道自閉症光譜疾病的孩童(ASD)主要的發展障礙為人際互動問題,包含與人眼神交流少、自我堅持度高、不能參與遊戲團體等,但其實不只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至今已走過十年歲月,不僅提供安寧緩和病房照顧的方式,也透過安寧共照、安寧居家等模式,讓末期患者與家屬獲得全方位照顧。心蓮團隊也將照護末期病人及推廣安寧療護的努力、對末期病人的愛與關懷,以「成果海報展」的方式,呈現二十多幅海報,歡慶心蓮病房正式邁入十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的好處多多,不僅能降低寶寶腸胃道、呼吸道及中耳炎的感染,國際實證也指出,能減少兒童過敏現象及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因此為了鼓勵醫療機構支持母乳哺育,國民健康署共同響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愛嬰醫院倡議,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將母乳哺育納入醫療照顧的常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鼓勵在逆境中展現鍥而不捨精神的貧困兒童,家扶基金會舉辦「2022年全國自強兒童表揚活動」,23位來自台澎金馬的自強兒童,面對生命中的種種難關,仍秉持永不放棄的決心,堅持夢想勇往直前。 罹罕病馬凡氏症候群 父親的愛讓他成數理學霸 「對我來說,母親和世界都只是模糊不清的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