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你今天的膳食纖維攝取足夠嗎?根據最新一期的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連結),有9成以上的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成年人每天的纖維攝取量大約在13.5-18.8克之間,遠低於建議量25-35克。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膳食纖維能減少許多疾病風險、幫助減重,還有許多好處,今天營養師就來告訴大家膳食纖維的三個好處以及如何聰明吃足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好處1:控制食慾有好身材

人體有內建飽足感機制,用以避免過度進食。其中纖維質能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刺激飽足感、控制我們的食慾,包含增加食物體積、產生短鏈脂肪酸,影響大腦的食欲中樞,降低食欲使我們有飽足感,對於想減重的人,膳食纖維高的食物是很好的選擇!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膳食纖維的好處2:預防癌症

膳食纖維有吸水膨脹的特性,能夠增加糞便體積,進而稀釋腸道內的毒素與致癌物質,並且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留存的時間,減少了腸道組織對致癌物質的接觸與吸收。

引發腸胃道腫瘤的元兇之一是膽酸,膽酸在腸胃道會代謝成致癌因子,研究發現,膳食纖維可以與膽酸的致癌因子結合並促進排出,進而降低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連結)。

因此國民健康署也宣導,多吃蔬菜、水果與全穀雜糧類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纖維素與維生素,有助於抵抗口腔、咽喉、食道、胃、大腸等癌症(連結)。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膳食纖維的好處3:養好腸道菌相防百病

擁有多元、穩定的腸道菌相能使身體的代謝更健康,腸道菌相已經證實與減重、癌症、阿茲海默症有許多關聯,甚至能影響我們的心情(連結)(連結)!

腸道佈滿了密集的神經系統會與腦部作密切溝通,因此有第二個大腦的稱號,這些神經系統透過腸道菌相所發出的訊號,來影響身體的代謝、賀爾蒙分泌以及大腦的心情。

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當腸道有細菌性感染時,會牽動其他器官產生免疫發炎反應(連結),因此當腸道菌相長期不健康時,就容易有代謝、癌症、憂鬱症等疾病發生。

而讓菌相更健康的方式就是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當膳食纖維進入腸道後,會被分解成腸道益菌的養分,且使容易引起感染與發炎的壞菌無法在腸道生存(連結),達到保持腸胃道健康、遠離疾病的好處!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營養師帶你聰明吃足膳食纖維!

  1. 全榖雜糧代替精緻澱粉

你知道嗎?白飯一碗只有1.2克的膳食纖維,但是一碗糙米飯就有將近3.3克的膳食纖維喔!燕麥也是很好膳食纖維來源,每100克就有8.5克的膳食纖維,只要把三餐中的一餐主食換成全榖雜糧,就可以大大提升膳食纖維的攝取量!

  1. 天天3拳頭蔬菜

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g的常見蔬菜所含的纖維量約落在1-3公克間,每100g蔬菜約為半碗至整碗煮熟的量,因此只要吃1.5至3碗就會有3-9克的膳食纖維入帳了!

且蔬菜的體積大、熱量低,提供飽足感的同時也能降低熱量攝取喔!(連結

  1. 天天2拳頭水果

一顆蘋果有2.4克膳食纖維,一顆芭樂含有5克的膳食纖維,一天吃兩份水果,馬上就能獲得7克的膳食纖維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果乾無法取代水果,水果乾因為脫水,雖然每克會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但也同時含有更高的糖份,不小心反而會攝取到過多的熱量,且添加糖也會讓腸道菌相更不健康喔!

  1. 添加膳食纖維飲品代替含糖飲料

如今市面上有許多添加膳食纖維的飲品,如高纖豆漿、高纖牛奶等,當嘴饞想要喝點飲料的時候,不妨選擇膳食纖維強化的飲料來代替含糖飲料吧!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外食且飲食失衡,容易罹患各種疾病或肥胖,建議透過4招來攝取到足量的纖維質,包含以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天天3拳頭蔬菜、2拳頭水果、以膳食纖維飲品取代含糖手搖飲等方法,減輕身體的負擔、維持好心情又能遠離疾病。

9成的人膳食纖維不足!跟著營養師輕鬆吃到纖維量!

註.『每餐平均食物攝取量』為參考每種食物的常見食用量。『每餐膳食纖維攝取量』=『每餐平均食物攝取量』除以100再乘以『每100g膳食纖維量』以此推估每餐可攝取到的膳食纖維克數。資料來源(連結

參考資料

  1. Clemente, J., Ursell, L., Parfrey, L., & Knight, R. (2012). The Impact of the Gut Microbiota on Human Health: An Integrative View. Cell, 148(6), 1258-1270. doi: 10.1016/j.cell.2012.01.035
  2. Yang, B., Wei, J., Ju, P., & Chen, J. (2019). Effects of 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anxiety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Retrieved 11 September 2019, from
  3. Byndloss, M., Olsan, E., Rivera-Chávez, F., Tiffany, C., Cevallos, S., & Lokken, K. et al. (2017). Microbiota-activated PPAR-γ signaling inhibits dysbiotic Enterobacteriaceae expansion. Science, 357(6351), 570-575. doi: 10.1126/science.aam994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冬天的天氣經常是又冷又乾,鼻腔往往是會冷到鼻水直流,但若是發現流鼻水時有血絲,可千萬不要不當一回事,有可能是鼻腔裡長腫瘤!不過,耳鼻喉科醫師卻發現,最近有好幾位老人家鼻水中有血絲,竟然是黴菌性鼻竇炎惹禍。 挖鼻孔破皮會導致鼻腔有血絲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傅嘉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般民眾長時間接觸交通空汙PM2.5,較容易產生睡眠呼吸障礙。另一項研究也發現,睡眠呼吸障礙患者一旦吸入大量PM2.5,血壓舒張壓會上升,長期下來,心血管疾病風險容易攀升。 長時間接觸PM2.5 AHI顯著上升 研究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南加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年過35歲才生子,過了更年期,大腦會較為靈光,特別是語言記憶,表現更佳。 研究也發現,不只35歲以後生子的女性,像使用荷爾蒙避孕藥超過10年的女性、13歲前來初經的女性等,腦力也都比較強。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高齡醫學期刊〉(Jou...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4歲張小妹反覆頭痛長達一年多,頭痛像脈搏一跳一跳的痛,平常也會兩側頭痛。頭痛發作時合併視力模糊、畏光、暈眩、耳鳴、噁心,常常需要臥床休息,影響正常作息,以至被迫辦理休學。患者媽媽是偏頭痛病患,張小妹也被診斷為偏頭痛。一年前因劇烈頭痛和暈眩住進臺南市安南醫院兒科病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