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但65%患者卻會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所以必須及早給予治療來改善預後,並避免後續的後遺症。

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

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3大類: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因此不容易特別作預防,而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所引起,有相關病史的家長則更需要注意神經學症狀,並針對根本疾病作良好控制來預防腦部受到影響。

臨床症狀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

根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容易因診斷不易而無法及早治療,導致留下後遺症。余文豪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兒童患者的臨床症狀除典型的單側偏癱外,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
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治療

余文豪醫師說,目前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多從成人的治療準則延伸來,年紀大於2歲且發病到確診時間小於4.5小時的兒童,在無相關禁忌症情況下,考慮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加速血栓溶解,以減少神經傷害。

急性期重症照護避免二次傷害

不過,因為早期診斷的困難,統計上只有不到2%的兒童患者符合接受t-PA的條件。無法接受t-PA治療的孩童,急性期則可透過良好的重症照護,如:適當的血壓、血糖、體溫、腦壓的控制,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避免二次傷害。

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

余文豪醫師提醒指出,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根據不同的成因,有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需要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以避免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30歲左先生是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病患,原本僅視野部份缺損及夜盲,5年前視力急驟下降,到最後完全失去視力,也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從未看過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接受了電子眼植入手術後5個多月,他已可以看見公車,也可自行過馬路。更重要的是,終於可以看見2歲的兒子,圓了最大心願。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東抓抓、西癢癢,許多蕁麻疹患者總因為奇癢難耐而影響生活,常是查無過敏原或是治療效果不佳。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提出「換膚方」,協助患者減緩蕁麻疹發作時的腫脹及搔癢感。小孩成人都無解 「換膚方」來改善41 歲的黃小姐,於三年前開始全身搔癢,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加護病房病患的死亡率可能與身高有關!多倫多新寧醫院調查了2009-2015年間210處加護病房,涵蓋超過40萬名重症患者的研究指出,比起身高198.12公分的患者,身高137.16公分的男性患者的死亡率高出29%,女性則高24%。該研究團隊呼籲,醫師治療時應同時考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寒冬洗熱水澡,是許多民眾最喜愛的享受,一旦洗太久,皮膚恐出現乾、癢、紅等症狀,甚至加重原有的皮膚病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莊德揚提醒,皮膚敏感的民眾,清潔不要過頭,應盡可能減少清潔用品停留在皮膚表面的時間,洗完澡擦乾後,可以塗抹乳液或乳霜保養皮膚。熱水增強清潔用品 太熱對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