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9歲男童體育課後倒地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9歲小家有次體育課後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65%留下永久動作障礙

成大醫院小兒部余文豪醫師指出,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的兒童罹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但65%患者卻會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所以必須及早給予治療來改善預後,並避免後續的後遺症。

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

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3大類: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因此不容易特別作預防,而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感染所引起,有相關病史的家長則更需要注意神經學症狀,並針對根本疾病作良好控制來預防腦部受到影響。

臨床症狀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

根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容易因診斷不易而無法及早治療,導致留下後遺症。余文豪醫師指出,主要是因為兒童患者的臨床症狀除典型的單側偏癱外,常以不特定症狀表現,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
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治療

余文豪醫師說,目前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多從成人的治療準則延伸來,年紀大於2歲且發病到確診時間小於4.5小時的兒童,在無相關禁忌症情況下,考慮以靜脈注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PA),加速血栓溶解,以減少神經傷害。

急性期重症照護避免二次傷害

不過,因為早期診斷的困難,統計上只有不到2%的兒童患者符合接受t-PA的條件。無法接受t-PA治療的孩童,急性期則可透過良好的重症照護,如:適當的血壓、血糖、體溫、腦壓的控制,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避免二次傷害。

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

余文豪醫師提醒指出,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根據不同的成因,有20~60%兒童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需要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以避免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秋佳節飲食注意 高血壓患者忌暴食中秋節即將到來,每到這個節日,國人常習慣邀集親朋好友一同烤肉享用美食,或藉賞月為由,把酒言歡,連續數日下無所節制的高鈉、高油、高糖食物,與熬夜通宵等不正常的作息,恐怕將成引爆高血壓患者致命危機的導火線。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糖尿病人口已達227萬人,排名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最新在第二型糖尿病的輔助治療上,有突破性的發現,研究成果分別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分子營養與食品研究》與《海洋藥物》。高穩定藻褐素合併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降低胰島細胞凋亡根據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志中的研究發現,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吃飯也用、睡前也滑手機!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天使用3C時間比睡眠還長,超過8.7小時,更有逾6成民眾為「多螢族」。醫師強調,眼睛隨時隨地盯著各種3C螢幕裝置,容易加速近視度數、加重眼睛疲累,恐提早罹患白內障、青光眼。國人平均用眼8.7小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公布「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將會大幅提高患者併發視網膜病變,甚至導致黃斑部水腫的風險。面對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琳琅滿目的月餅該怎麼吃,才不會讓糖份超標,進而引發黃斑部水腫呢?根據WHO於2015年公布,建議成人每日含糖量攝取不超過50公克,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