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94歲老翁白內障 術後重生歡慶父親節

94歲老翁白內障 術後重生歡慶父親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白內障對視力殺傷力極大,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十萬餘人因為白內障而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日前就有一名九十四歲老翁,因為白內障而視力大受影響,且每次就醫都坐輪椅,由外勞接送,但是在做完白內障手術後,竟然能自行去診所就醫,令他感覺有如重生般,人生又變得多采多姿,正準備歡慶即將來臨的父親節。

收治該名九十四歲老翁的桃園大學眼科王甯加院長表示,原本以為這名老翁每次坐著輪椅來就醫,是因為年邁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沒想到他做完手術之後,立刻說能夠看得見,而且之後竟然能自行走來診所就醫,這才知道他行動不便的原因是因為視力問題。

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做白內障手術不但更精良,而且人工水晶體的種類選擇也更多;王甯加指出,人工水晶體可分健保給付與自費項目,健保給付是球面的、且選擇較少,自費項目則較多,可分為非球面散光、非球面多焦點以及非球面全功能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等。

至於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如此多,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呢?王甯加醫師表示,並不是最貴就最好,而是應該要適合自己生活型態。若是有散光問題,就最好是以有散光矯正功能為主;若有看近需求,就可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例如老師、會計師等;而有近視、老花及散光問題者,則可以採用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通常手術後大都可以不用再戴眼鏡。不過,他也提醒,因每個人的視力與體質狀況不同,建議還是讓醫師檢查之後,並詳細討論生活型態,才能確認適合植入何種人工晶體。

雖然白內障手術傷口很小,但仍然要注意是否有感染、發炎與移位等問題。所以,在做完白內障手術後二至三週都應定期回診,檢查傷口位置及度數,之後則是一個月、三個月再回診即可。

做完白內障手術後,眼睛的保養更是要注意,王甯加院長則是建議,若是有高血糖與高血壓者,就要好好控制血糖與血壓,並應運動促進新陳代謝,且可補充葉黃素來保養視神經及視網膜,以及在外出時要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眼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30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世界青光眼日 提醒保護好視力 為了提醒大眾對青光眼的重視,世界青光眼聯合會將3月6日定為世界青光眼日。台北慈濟醫院眼科近日就有位80多歲的阿嬤,因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來求診,經過檢查確診為青光眼,立即進行手術,成功挽救阿嬤險些失明的危機。 再不治療恐有失明之虞 一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半年來出現鼻塞、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的問題,成績直直落,因此老師懷疑可能是聽力問題,就診後父母表示黃小弟平常都用嘴巴呼吸,醫師確診為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聽力障礙的「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黃小弟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術後黃小弟恢復正常聽力,學習狀況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腎臟病是國人第9大死因,年逾4千人死亡!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4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肥胖比率高達5成。專家強調,肥胖會增加腎臟病風險,更會加速惡化腎臟病,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天、均衡飲食少油多纖,才能遠離肥胖、腎臟病的危害。 腎臟病國人死因第9位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4...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ps.life 「癤」是一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細菌感染性疾病。「癤」,看似小病,不治,就會擴大,這就是皮膚界真真實實的「養癰為患」的案例 養癰為患,也作養癰遺患、養癰成患,意指留着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後患。近日,皮膚科的一位患者就切身體會到了這一成語的含義。 如圖所示,半月前,患者腹部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