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99%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對於男人來說,腎虛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更麻煩的是,腎虛的前期症狀不明顯。而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年初公佈的性新知中提到,80%的腎虛者在前期都會在指甲上發現白斑。在現代醫學裡,指甲因為位處人體末端,有豐富的微細血管和神經末梢,是觀察很多疾病前兆的要地。

  在中醫學裡腎代表了人體能量內存,而肝則代表著能量的輸出。中醫裡認為肝其華在爪,而「肝腎同源」,指的就是只有豐富的儲備才會有源源的後備供給。

  指甲在人體的末端,甲面光華潤澤,半月痕以上的部分紅白隱隱顯示的就是氣血能夠充分地流到末梢,如果有烏黑淤滯,說明末梢經絡已經有堵塞狀況。

  指甲上發現一些白斑則可能意味著,氣血不足,不能維持正常的末梢微循環,內臟本身也從其表面的微循環開始「缺氣少血」了,而這就可以認為是腎虛的表現,因為氣血的供給減少了。

  我們尤其需要關注手足小指的情況,小指對應著腎,小指如果色澤蒼白,有白斑,甚至乾枯就提示腎氣虧虛。而這是大家常忽視的,大多以為出虛汗,性慾低才算腎虛,而那時候已經嚴重了。

  指甲上的半月痕如果弧度大、光澤好,就表明此人的氣血比較豐盛,反映出腎所積聚的營養。但是過大也並非好事,說明養分堆得太多,易患心腦血管、高血壓、中風等疾病。


99 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醫學研究表明,現代人無論是男人或女人都非常容易腎虛。男性腎虛極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狀。諸如: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洩、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長、餘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聽力下降或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多夢等。而女性腎虛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首先它會讓你眼瞼浮腫,黑眼圈加重,易生黃褐斑、粉刺、痤瘡等皮膚問題,臉色暗黃,毛孔粗大,加速衰老。而且它還會讓你月經失調、性慾減退、脫髮白髮。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不孕!

 

簡單幾招測自己是否腎虛

很多人都存在著腎虛問題,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卻不知道如何自測腎虛。現在教大家如何測自己是否腎虛。

1、將少許尿液倒入一杯清水中,是否變得混濁或有油質浮於水面?

2、你是否早晨起床,眼睛會浮腫?

3、你是否經常腰痛,尤其是工作累的時候或陰天下雨的時候更容易復發?

4、你是否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晚上都有3次以上夜尿,且尿無力,淋漓不盡?

5、你是否經常感覺累,且不願意與人說話,總想找個地方靜靜地待著,平時工作精力也不集中,且對工作也沒有什麼激情?

6、你是否經常便秘?

7、你是否經常白天犯困,晚上還總失眠,睡眠質量很不好,還總健忘?

8、天氣稍稍變冷,你是否感覺四肢冰冷,即使晚上蓋被很長時間也緩不過來?

9、你是否最近對另一半沒有什麼性趣?

10、你是否患有慢性腎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疾病?

11、你是否經常感冒、發燒?

12、洗頭時,你是否頭髮大量脫落?

如果以上這些問題有4個選項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則你已經腎虛了。

99 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此時,養腎已經刻不容緩!

養腎就是養生,俗話說得好:「藥療不如食療」自然界的食材才是我們最好的良藥。下面給大家介紹一條食療小方:請每天吃一杯,試試效果如何!

 

核桃(2個)、黑豆(1小把)、黑芝麻(1小把)、小米(一把)、枸杞(1小小把)、山藥(2小片)、黑米(1小把)、紅糖(少許),以上是兩個人的量,開火煮粥,大概10幾分鐘水變粘稠的時候就可以了,關火,蓋上蓋子悶。堅持喝上一個月,可以明顯發現掉髮少了,白頭不再長了,而且皮膚變白皙和光滑了好多,氣色也比原來好了!

99 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哪些人容易腎虛

 

先天不足的人

先天不足是人生下來體質就不好。父母體弱多病時懷孕,酒後懷孕,年過半百時懷孕,年齡過小時懷孕等,都會出現先天不足。先天不足的人容易腎虛,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腎精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具備生殖能力。如果父母的精血不足,就很容易導致下一代腎虛。

 

經常熬夜的人

男人是一家之主,自然要擔起家庭重擔,工作中經常熬夜加班成了現代男人的通病。此外,夜生活的豐富(如泡酒吧、打遊戲、唱卡拉OK等)也讓更多的男人流連忘返。一旦陰精耗損過多,就會過勞傷腎,出現黑眼圈、精神不振等症狀,尤其是過了40歲後更容易出現腎虛。熬夜對女性的傷害也很大,因為女性屬陰,而夜晚也屬陰,熬夜後女性的腎陰不足,容易出現腎陰虛。

 

精神壓力大的人

現代人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很多年輕白領更是這樣。同事間排擠、上下級關係緊張以及感情問題的衝突,都使現代人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的人脾氣越來越暴躁,有的人變得多愁善感。長期處在這種精神壓力下,我們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會下降,腎臟可能因此而逐步出現虧損。

 

經常抽菸、酗酒的人

我們知道經常吸菸會傷肺,而在中醫五行中,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肺金和腎水是母子關係。而在生理功能中,肺腎相生,也就是肺和腎互相配合、互相影響。因此肺氣一旦虛損就很容易導致腎氣衰弱。長期酗酒容易傷肝,而肝腎同源,肝腎之間關係密切,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生和轉化。一旦肝血受到傷害,自然會波及腎。

 

久坐不動的人

現代人有一個很不好的工作模式,即在辦公室裡一坐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久坐會導致全身的氣血經絡受阻、代謝物質排泄緩慢,容易出現腰酸、背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再加上整天坐著,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壓迫與腎相表裡的膀胱經,使得膀胱經氣血不暢,自然就會影響到腎,造成腎虛。

99 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性生活頻繁的人

腎是我們的生命之本,平時過度縱慾,就會傷了腎精,而精傷則神傷,生命之本受損,就會顯得精疲力竭,還會出現腰酸、早衰、健忘等問題。此外,很多年輕人自恃體力好,性生活過於猛烈,對體力消耗很大,無疑也會增加腎的負擔,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腎虛。久病之人人體的腎精一方面來源於先天之精,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全身其他臟腑所化生的精氣。如果身體有病,長時間不好,就會失於調養,自然就容易損傷腎精。

 

老年人

《黃帝內經》指出男子過了40歲,則「腎氣衰,發墮齒槁」,而到了64歲,則「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也就是說,男人到了40歲,腎氣開始衰退,這時頭髮變得稀疏了,牙齒也開始鬆動;而到了64歲則腎氣大衰,牙齒和頭髮都開始脫落了。

 

養腎的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養腎是男人的事一提到養腎,多數人都以為是男人的事。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女性同樣也需要養腎。腎是先天之本,且「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女性朋友一生的成長、發育、生殖、衰老各階段生理過程,可以說都與腎氣盛衰有密切的關係,而且女性朋友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如月經、白帶、胎孕、分娩、哺乳等也與腎中精氣密切相關。腎是女人美麗與健康的發源地。如果女人出現腎虛,就會變得不再美麗,會出現頭髮早脫、情緒抑鬱、記憶力下降、月經紊亂、皮膚不好等症狀。而且很多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白帶清稀、胎動易滑、痛經閉經、性功能降低、乳腺增生、子宮肌瘤、更年期綜合徵等都與腎疲勞和腎虛有關。因此,女人更需要養腎。

99 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虛了!簡單自測腎虛小妙招!

誤區之二:養腎就是壯陽補腎並不等於壯陽。因為腎功能男性和女性都有,腎虛不僅僅表現為性功能方面的改變,還包含著全身一系列的變化。在腎虛症狀中,生殖功能衰退只是其中一種症狀。補腎不僅用來解決生殖功能衰退,更是為了身體的其他症狀得到改善和康復。此外,腎虛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之分,只有補腎陽才可以「壯陽」,如果你是腎陰虛,原本陰虛已「火旺」,再來壯陽無異於等於「火上澆油」。因此,養腎一定要對症進補。

 

誤區之三:腎虛就是性功能下降很多人一聽說是自己腎虛了,就如臨大敵,以為自己性能力不行了。其實這是一種誤區。腎虛並不等於性功能下降。腎虛更多地包含著全身的病理變化,而性功能包括人的性慾、性能力等諸多方面,受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影響。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性功能障礙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32.9%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我們中醫裡講的腎虛是一個症候群的概念,比如說,腎虛的人會有出汗多、經常如廁、腰膝痠軟、性慾下降等症狀,但並不是說只要出現這些症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是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等多方面會診,全面分析之後才能判斷是否腎虛。

 

誤區之四:年輕人才養腎很多人以為年輕人性生活比較頻繁、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很多不良習慣的影響,很容易腎虛,所以更要養腎。其實,相比年輕人來說,中老年人更應養腎。腎是生命之根,人到中年更容易腎虛,《黃帝內經》指出人過40,「腎氣衰」,過了60,「腎臟衰,形體皆極」。其中,中老年男性常出現腎陽虛,出現腰膝痠軟、陽痿等症;中老年女性則容易出現腎陰虛,表現為口乾舌燥、嘴唇乾燥、脫皮、眼睛乾澀等,所以中老年人更應該多補腎。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三月草木凋零,獸藏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五臟之中,腎是主藏的臟腑,在腎臟中藏有充足的精氣,我們來年的身體才能健康。若腎臟虛弱,則無法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更無法為來年春季的到來提供物質基礎。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腎氣與人體免疫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冬季養腎不僅能增強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而且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因此,冬季養生以護腎為主。

相關推薦

位於捷運新北投站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美容醫學中心從成立以來,「隆乳」一直是入秋到過年期間詢問度與預約最高的整形項目第一名。除了專業,這裡具備了如同飯店的環境,兼顧了隱私與舒適兩大需求。不用舟車勞頓就能接受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完成高階乳房影像檢查,滿足不少想隆乳卻擔心健康的女性需求,在整形新服務潮...

閱讀詳情 »

全民瘋運動,不僅各家健身中心經常一位難求,就連各項三鐵、路跑、單車賽事名額也常是秒殺,很多人對運動過後的肌肉痠痛、疲勞,都以為是乳酸堆積,休息一下、拉拉筋排乳酸就可以改善,但很多人其實是因為錯誤的運動方式造成傷害,卻因沒有馬上處理甚至帶著傷繼續運動,成為陳年舊傷而不自知。   ...

閱讀詳情 »

▲又見幼童染腸病毒併發重症,請家長留意幼兒重症前兆病徵並儘速送醫。(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還在流行高峰!疾管署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這名中部的2歲男童,一開始輕微發燒,隔天即出現口腔潰瘍、雙腳無力等重症症狀,所幸就醫即時...

閱讀詳情 »

▲境外移入登革熱與屈公病雙雙創新高。(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暑假旅遊旺季引爆史上最大「蚊子病」危機!疾管署最新監測數字示警,光是7月以來,國內已經出現多達107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不管是單月或是歷年同期都創新高;而同樣靠蚊子傳播的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