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B肝痊癒了怎又復發? 最新研究曝生物製劑治療「復陽」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有B型肝炎的人不少,即使痊癒了也得小心復發風險!台北榮總最新研究就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就具有B肝復陽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人治療就已經帶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在治療中仍可能產生抗體消失與B肝復發;這項研究成果也已登上風溼免疫學頂尖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溼免疫科這一次是針對1937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

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陳明翰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患常需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以控制疾病進程,減少關節破壞,但近年來研究發現施打生物製劑可能影響人體對抗B肝病毒的能力,在長時間的免疫製劑治療下,可能使B型肝炎發作。

門診中就有一名68歲男性,2014前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溼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2015年起接受恩瑞舒治療,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不過,2021年1月卻發生B型肝炎表面抗原轉為陽性,B肝病毒量上升至1520萬IU(正常為測不到)的現象,還好及時轉介至胃腸肝膽科接受抗病毒治療,目前才能兼顧B肝控制並持續接受恩瑞舒治療,關節炎也得以穩定。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懿宬提醒,台灣B型肝炎盛行率高,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務必得幫病人檢測B肝抗原與抗體,即使是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也不可輕忽。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除了定期檢驗肝指數、黃疸指數,也需追蹤B肝表面抗原與抗體;若接受高強度的免疫抑制劑治療,像是莫須瘤與恩瑞舒,因B肝復發率高,也需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

李懿宬指出,健保從今年3月1日起,已經擴大B肝抗病毒用藥的給付,包含B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使用莫須瘤或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或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產生B型肝炎發作者,都可給予B肝抗病毒治療,提供更多保障。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飯前、飯後吃藥到底是多久? 記得一正確數字再不怕「吃錯藥」

20歲年輕人迷笑氣「一天吸100公升」 慘害幻覺纏身還四肢癱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義大利醫生團隊報告了第一個明確證據,證明Covid-19與罕見但嚴重的炎症性疾病之間存在聯繫。其實在全球疫情高峰這段期間,醫生們很早就在懷疑新冠病毒會引起兒童過度的免疫反應,但一直苦於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直到義大利Covid-19感染和死亡率最高的城市貝...

閱讀詳情 »

▲(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裡小寶寶怎麼總是歪著頭?一直往左看呢?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日前就發現一位入住的新生兒出現異狀,向小兒科醫師求助之後,診斷是先天性斜頸。大林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王聖凱要新手爸媽無需太過擔心,有類似狀況的寶寶只要在1歲前復健治療,約有8到9成恢...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整天眼睛紅癢、黑眼圈、狂打噴嚏及鼻塞、流鼻水,對於有過敏體質的民眾而言,告別「紅鼻子」絕對是最大的願望,耳鼻喉科醫師表示,隨著氣溫暖熱起來,門診又陸續出現不少對塵螨過敏的患者,而防治塵蟎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得保持居家環境的乾燥及乾淨,常用熱水清洗...

閱讀詳情 »

男人最怕被冠上「不舉」的稱號,但偶爾性致缺缺,造成勃起不易、硬度不夠,這樣就算是不舉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臨床上會採用「國際勃起功能指標量表 (IIEF)」來初步判斷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若自評發現得分低於21分時,建議最好就診檢查喔。  「不舉」是男人心中的痛,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