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GG不舉年輕化 調查發現不少患者仍「自我感覺良好」

GG不舉年輕化 調查發現不少患者仍「自我感覺良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在全世界更有1億人口飽受ED困擾,然而,近年患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台灣男性醫學會常務理事蔡維恭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甚至會出現25、26歲患者來求診,目前全球統計結果顯示,40歲以下患者佔總數高達4分之一。

年輕人勃起功能障礙 肥胖、焦慮是主因

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表示,通常勃起功能障礙分為心因性、器質性,心因性則是源自於心理壓力、憂鬱、焦慮都有可能,而器質性是因攝護腺肥大、三高、荷爾蒙、血管問題等,或是服用藥物,例如抗憂鬱藥、安眠藥、胃藥都有可能造成,另外,有的患者則是綜合心因性與器質性。

蔡維恭表示,年紀輕輕患有勃起功能障礙,主要因素為「性經驗不理想」,因為求好心切,進而對性生活產生壓力,一旦期待越高、越擔心越緊張,就會干擾勃起功能,造成惡性循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人因飲食不正常,使得肥胖比例大大增高,引發三高問題,慢慢也產生勃起功能障礙。

以小黃瓜、香蕉快速檢視勃起功能

陳煜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調查,發現曾經做過勃起功能狀況問卷的男性,經評估後多數不知自己原來有勃起功能障礙,代表大家的病識感並不高,民眾常認為只要能完整做完性生活即可。蔡維恭醫師表示,男性同胞若要評估自己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到醫院進行勃起功能的評估標準問卷,其實也可以進行自我檢視。

蔡維恭醫師分享,正常的勃起硬度,應該要像「小黃瓜」,若硬度無法像小黃瓜一樣堅挺,有一點軟掉,但仍可以進入女性陰道,類似「帶皮未熟的香蕉」,這是屬於「輕度勃起障礙」;如果性生活時連進入都有困難、勉強,如同「剝皮的熟軟香蕉」,屬於「中度勃起障礙」;如果勃起時毫無硬度可言,僅稍微變大,這是所謂的「重度勃起障礙」,類似「蒟蒻」。

全世界勃起治療趨勢 仍以口服藥物為主

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方面,蔡維恭醫師表示,全世界的治療趨勢,仍以口服藥物做為第一線治療,因為兼顧方便、安全及有效性。如果口服藥物沒有發揮效果,此時會以局部注射、使用低能量震波治療刺激海綿體新生,或是負壓助勃器以改善勃起功能障礙。除了以化學性的藥物治療,蔡維恭表示,也不可忽略物理性的治療,因此建議在就醫的同時,也要改變生活型態,例如多運動、改善飲食。另外,千萬不要隨意上網購買來路不明的網路偏方、偽藥,應找泌尿科醫師循正規治療,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遺憾。

【延伸閱讀】

不舉隱憂攝護腺癌讓人慌 精準麻醉與手術守護男性尊嚴

性功能危機千萬別忽略 低調求解靠這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資深教授,花大把時間教學、做研究。日積月累的疲勞,加上沒注意飲食與生活習慣,有一天早上醒來,發覺左半邊肢體不聽使喚,口齒不清,緊急就醫被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但他認為,西藥吃多了會產生副作用且傷身,所以未規律服用藥物,沒想到短時間內再度中風。因第二次的病況比較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1歲退休的男性,因行動不便合併意識不清楚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肺部兩側有多顆腫瘤,最大腫瘤約6.5公分,且已有腦轉移現象,腦部有10顆以上1至4公分腫瘤,相當驚人!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腦轉移後,醫師建議先做基因檢測確定病理狀況,才能對症下藥徹底治療。基因檢測成趨勢 精準...

閱讀詳情 »

洗澡是一件放鬆身心、紓解壓力的方式,但是錯誤的洗澡習慣,卻可能有害身體健康。網路上盛傳:「早上起床、睡前洗澡,會導致體內濕氣重,排不掉,非常傷身體」,究竟是迷思,或是真有其事呢?洗澡真的跟濕氣有關嗎?除此之外,洗澡有沒有哪些眉角是需要注意的呢?讓中醫師來為你解答。 濕氣無法排除的關鍵:脾臟功能失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孩童及青少年的休閒習慣逐漸改變,從過往的戶外活動轉變為待在家中使用電腦、手機,除了社群網站、網路影片,更可能沈迷於網路遊戲。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提醒,社群網站及遊戲會使孩童久坐,進而影響生活規律,甚至因網路刺激,使孩子對一般生活感到無趣,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