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GG不舉年輕化 調查發現不少患者仍「自我感覺良好」

GG不舉年輕化 調查發現不少患者仍「自我感覺良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在全世界更有1億人口飽受ED困擾,然而,近年患者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台灣男性醫學會常務理事蔡維恭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甚至會出現25、26歲患者來求診,目前全球統計結果顯示,40歲以下患者佔總數高達4分之一。

年輕人勃起功能障礙 肥胖、焦慮是主因

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表示,通常勃起功能障礙分為心因性、器質性,心因性則是源自於心理壓力、憂鬱、焦慮都有可能,而器質性是因攝護腺肥大、三高、荷爾蒙、血管問題等,或是服用藥物,例如抗憂鬱藥、安眠藥、胃藥都有可能造成,另外,有的患者則是綜合心因性與器質性。

蔡維恭表示,年紀輕輕患有勃起功能障礙,主要因素為「性經驗不理想」,因為求好心切,進而對性生活產生壓力,一旦期待越高、越擔心越緊張,就會干擾勃起功能,造成惡性循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人因飲食不正常,使得肥胖比例大大增高,引發三高問題,慢慢也產生勃起功能障礙。

以小黃瓜、香蕉快速檢視勃起功能

陳煜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調查,發現曾經做過勃起功能狀況問卷的男性,經評估後多數不知自己原來有勃起功能障礙,代表大家的病識感並不高,民眾常認為只要能完整做完性生活即可。蔡維恭醫師表示,男性同胞若要評估自己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除了到醫院進行勃起功能的評估標準問卷,其實也可以進行自我檢視。

蔡維恭醫師分享,正常的勃起硬度,應該要像「小黃瓜」,若硬度無法像小黃瓜一樣堅挺,有一點軟掉,但仍可以進入女性陰道,類似「帶皮未熟的香蕉」,這是屬於「輕度勃起障礙」;如果性生活時連進入都有困難、勉強,如同「剝皮的熟軟香蕉」,屬於「中度勃起障礙」;如果勃起時毫無硬度可言,僅稍微變大,這是所謂的「重度勃起障礙」,類似「蒟蒻」。

全世界勃起治療趨勢 仍以口服藥物為主

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方面,蔡維恭醫師表示,全世界的治療趨勢,仍以口服藥物做為第一線治療,因為兼顧方便、安全及有效性。如果口服藥物沒有發揮效果,此時會以局部注射、使用低能量震波治療刺激海綿體新生,或是負壓助勃器以改善勃起功能障礙。除了以化學性的藥物治療,蔡維恭表示,也不可忽略物理性的治療,因此建議在就醫的同時,也要改變生活型態,例如多運動、改善飲食。另外,千萬不要隨意上網購買來路不明的網路偏方、偽藥,應找泌尿科醫師循正規治療,避免發生不必要的遺憾。

【延伸閱讀】

不舉隱憂攝護腺癌讓人慌 精準麻醉與手術守護男性尊嚴

性功能危機千萬別忽略 低調求解靠這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粉紅10月關注乳癌 早期發現存活率近百粉紅十月是一年一度的國際乳癌關注月,各國紛紛呼籲女性正視乳癌防治問題。45歲後,女性乳癌發生率就大增,位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但卻仍有許多女性對乳房篩檢意願低落。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明燊主任指出,許多女性聽說做乳房篩檢要夾乳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跨域合作提升台灣醫療品牌形象!2020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17日於圓滿閉幕,聚焦「防疫產業生態系」及「智慧醫療」,展現生醫、資通訊及製造業者跨域合作,在競爭市場中找到產業突破口的能量,提升臺灣國際品牌形象。防疫防護衣、口罩商 大放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面對停經後婦女及50歲以上男性民眾,特別需要認真看待骨鬆問題。因為骨鬆沒有症狀,往往發生骨折才警覺原來骨質密度有狀況。無症狀的腰椎或胸椎骨折,2年內若是在髖關節發生第二次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暨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醫師呼籲,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義大利創疫情創新高,單日確診達1萬1705例!隨著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到來,政府立即做出應對措施,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18日在電視中向大眾表示實行新的防疫措施,希望能夠避免再次全國封鎖影響經濟,並呼籲民眾每個人都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公共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