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Omicron一般口罩也難擋? 防感染「1關鍵」要做到

Omicron一般口罩也難擋? 防感染「1關鍵」要做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以桃園為核心的本土COVID確診個案不斷傳出,其中不乏沒有親密接觸、僅為同間餐廳用餐的顧客,僅是位處鄰近空間就被傳染。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室內的通風維持是一大關鍵。

COVID病毒是如何透過空氣傳播的呢?

陳秉暉醫師回應,「氣膠」恐怕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意思是指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也會包含病毒株,一般口罩也不見得能夠抵擋,遑論是天氣冷、密閉門窗的擁擠空間當中同時用餐的民眾。

Omicron變異株 恐更易透過氣膠傳播

目前國際上對前一波大規模感染的Delta變異株研究較透徹,包含澳洲、愛爾蘭、歐盟等多個國家的密切接觸定義,都包含了同處於密閉空間中的氣膠傳播,或特別強調飛機等密閉空間中的傳播;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研究較少,但學者分析其變異特性,確實懷疑其具有更高的病毒量與傳染力,並導致病毒更容易透過氣膠傳播。

不應究責個人 應仔細分析環境

為了防止COVID病毒透過氣膠傳播,WHO早已制定了相關指引,對於收容確診患者的病房、集中檢疫所都有通風排氣的標準,包含室內吹送的風向、每分鐘排出多少體積的空氣、排出的空氣應該如何消毒,都有明確的規範。

陳秉暉醫師說,有的醫院沒有那麼多負壓隔離病房,開設的專責病房裝電風扇向外吹,製造「微負壓」就以為安全,其實不見得。

而近期最近不斷傳出專責病房護理師、CDC防疫人員也確診的消息,陳秉暉認為不應只究責個人,應仔細分析環境如何更加安全。

避免氣膠傳播 制定台灣版本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提醒,官方應制定台灣版本的通風排氣操作性指引,因為不論是醫院的病房或是無症狀感染者的集中檢疫所,都有相當多的醫護及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建立好的通風排氣系統才能夠避免社區傳播。

另外,工會也提醒,室內場所可以從控制人流量、減少停留時間與通風設備做起,才有機會進一步避免氣膠傳播,防止病毒擴散再次造成經濟重大損失。

【延伸閱讀】

Omicron多輕症,打疫苗不如直接染疫? 醫:嚴重公衛衝擊

Omicron突破性感染 混打第三劑疫苗有用嗎?專家這樣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因為昨天晚上睡不好、辦公室冷氣太強,甚至是許多不知名原因,一早就腰痠背痛、頭痛得不得了!新生中醫診所院長賴清旭表示,依據他在門診觀察的經驗,許多患者深受疼痛之苦,甚至會跟醫師說:「醫生,我覺得自己痛到快要爆炸了,恨不得把正在痛的地方切掉!」可見,嚴重的疼痛的確會對生活帶來莫大困擾...

閱讀詳情 »

秋風乍起的時候,空氣濕度低,風沙大,不少人經常口唇乾裂,嘴角裂口出血、疼痛,連說笑和吃飯都受影響。 人體的嘴唇周圍一圈發紅的區域叫“唇紅緣”,它的濕潤全靠局部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少量發育不全的皮脂腺來維持。由於秋季濕度小、風沙大,人體皮膚黏膜血液循環差,如果新鮮蔬菜吃得少,人體...

閱讀詳情 »

1. 首先,人是恆溫動物,就是我們的基礎體溫保持相對穩定,這是進化的結果。而且,我們常說人體體溫在37度,這跟測量部位有關。也就是說,人體各個臟器的溫度是有差別的,但是都保持相對穩定,這是為了特殊生理功能。體溫升高或者降低,對人體有害,很可能是致命的。隨著體溫降低,會出現發抖,皮膚變色,神智不清等...

閱讀詳情 »

便秘的危害有哪些呢?雖然便秘本身並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但值得重視的是,對某些人來說,便秘時用力排便,會使血壓升高,容易誘發腦溢血、心絞痛和心梗而危及生命,便秘還被證實在某些情況下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幾率。   便秘的症狀有哪些?   人們通常認為每日排便一次是健康的標誌,但實際上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