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WHO調查指出 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頭號公敵是偏頭痛

WHO調查指出 造成年輕族群失能的頭號公敵是偏頭痛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頭痛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病症,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約有7成的人在過去1年內曾發生頭痛症狀,有1成的人則是在經歷難以忍受的頭痛後,診斷為腦瘤。由此可知頭痛雖然是個發作頻繁的症狀,但真正有嚴重問題的極為少數。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有偏頭痛問題的病人,多半都是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現在針對偏頭痛也發展出較多元的治療方式,因此若是有相關問題的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出合適的治療方針。

 

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主要把頭痛分成2大類。第1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素的頭痛,絕大部分(約百分之90)的頭痛病人屬於此類,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及其他原發性頭痛;第2類是次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腦內結構性病變(外傷、血管疾患、腫瘤等)、感染、藥物或其他身體疾病。

 

該如何區分頭痛是屬於原發性還是次發性呢?醫師通常會先進行病史詢問及神經學檢查。再依照病人狀況來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例如:血液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等,排除可能為次發性原因。另外,可經由「SNOOP」的口訣判斷是否有次發性頭痛的可能:

 

S(Symptoms):症狀:頭痛合併如發燒,體重減輕或全身倦怠等症狀。

N(Neurological):神經學症狀或徵象:頭痛合併意識改變、手腳無力、言語不清等。

O(Onset):發作樣式:突然間發生,瞬間就劇烈疼痛。

O(Older):年紀較大的病人:出現新產生或漸漸惡化之頭痛。

P(Previous):原本舊有的頭痛其發作頻率、強度、時間、特徵改變。

 

若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則需要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偏頭痛是原發性頭痛的其中1種,在台灣因為頭痛就醫,且被診斷為偏頭痛的病人約有6成。15歲以上成年人中約1成的人有偏頭痛困擾,女性為男性的3倍。當偏頭痛發作時,除了疼痛難忍外,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或怕光怕吵的症狀。病人平均每周約有4到8小時會因此無法工作,嚴重干擾工作及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偏頭痛是造成年輕族群失能(disability)的首要原因,影響深遠。

 

偏頭痛發作 可分4個階段

 

第1個階段(前驅症狀期):時間為幾小時到幾天,有憂鬱、躁動不安、疲勞、打呵欠、頻尿、噁心、失眠等症狀。

 

第2階段(預兆期):時間為5至60分鐘,有閃光、視力喪失、身體麻木、臉部麻木、無法言語等症狀。

 

第3階段(發作期):時間為4至72小時,有單側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低、怕光、怕吵等症狀。

 

第4階段(發作後期):時間為24至48小時,有注意力變差、筋疲力盡、憂鬱情緒、欣快感。

 

偏頭痛將依發作天數的多寡分成陣發性偏頭痛(約占9成)及慢性偏頭痛(約占1成)。每月頭痛天數小於15天為陣發性偏頭痛;反之每月頭痛超過15天且連續3個月以上,又超過8天符合偏頭痛診斷,則可診斷為慢性偏頭痛。陣發性偏頭痛病人每年約有2至3%會轉變成慢性偏頭痛。

 

偏頭痛的治療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治療目標皆為緩解症狀,盡早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包括維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喝水2,000至2,500cc/天、規則運動,飲食忌辛辣、煙燻食物、菸酒、起司、巧克力、柑橘類等。多吃含鎂食物(堅果、疏食等),避免氣候溫差過大,減少壓力、緊張或焦慮情緒。

 

偏頭痛專一藥物有2種,1種為翠普登(Triptans)藥物,另1種為麥角胺藥物(ergotamine)。由於健保規範每月不可大於8顆,因此如符合偏頭痛診斷,且每月發作不超過4次者,可以跟醫師討論適時服用此類型藥物緩解症狀。其他常用的藥物,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複方止痛製劑、止吐藥、類固醇、嗎啡類藥物等,對於急性止痛都有助益。

 

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可以幫助降低頭痛發作次數及增加止痛藥物效用,一般預防性藥物的效果約可降低5成左右的頭痛次數。若因為偏頭痛發作影響生活品質、頻繁的發作(每月發作次數大於4次,每月天數超過8天)、急性藥物治療失敗及可能進展成慢性偏頭痛者,都建議服用預防性藥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為了偷閒晚睡熬自由,相對付出的代價是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過敏甚至感冒,這時有些人會搭配保健食品,希望讓身體健康,但藥師黃雅玲說,這樣效果可能很有限,一邊破壞一邊建設的速度趕不上,還是應該回歸正常作息、均衡飲食,再搭配保健食品或藥物,才是上策。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今年年假放得特別久,平常忙碌的夫妻比較有時間「好好相處」,周遭應該有不少朋友傳出懷孕的好消息,期待生個富有貴人運的「豬寶寶」!孕期的營養保健是每位孕媽咪最關心的事,但如何補得妙、補得巧,也讓準媽咪們傷透腦筋。研究指出,孕婦的夜間抽筋盛行率達54.5%,常影響睡眠品質,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愛滋預防新觀念,「吃的保險套」預防性投藥效益大!據統計,今年台灣愛滋感染人數比去年降2成,10年來首次負成長。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洪健清對此指出,「擴大篩檢」和「正確用藥」是愛滋預防國際趨勢。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教授林錫勳則提醒,預防投藥與保險套不可相...

閱讀詳情 »

一時「性」起,忘了戴「套」,又擔心意外愛滋中鏢,該怎麼辦?有「約炮丸」之稱的愛滋預防性用藥,有助於守住最後防線。醫師提醒,拒絕感染愛滋,使用如同「吃的保險套」在暴露前預防性用藥,不僅能直接保護使用者本身,降低感染的風險,也可以間接降低HIV病毒的傳布。 拒絕感染愛滋,使用如同「吃的保險套」在暴露前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