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

化學治療能有效殺死癌細胞,是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但接受化療期間,根據療程不同,約有30%至70%的病患曾發生味覺改變、味覺喪失,是癌症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常會有噁心、嘔吐、黏膜破裂,當食慾逐漸降低,加上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導致抵抗力下降與營養不良,讓抗癌路上困難重重。 許多人在被宣...

閱讀詳情 »

過去不少研究認為,睡眠不足將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證實,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細胞增生,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研究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系統生物學中心的Filip Swirski博士說明,研究小組對老鼠以反覆中...

閱讀詳情 »

簡媽媽60多歲退休後忙著照顧外孫、張羅家裡大小事,日子一樣沒閒下來,雖然常收到衛生所寄發的癌症篩檢簡訊及信函,但總認為自己除了老公之外,沒跟第2個人發生過性行為,身體應該很健康,因此從沒做過子宮頸癌篩檢。 去年母親節前夕,簡媽媽陪女兒到醫院做產後檢查,診間醫師鼓勵母女倆一起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她在...

閱讀詳情 »

66歲賴姓果農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典型個案,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但日前採收葡萄時,四肢關節突然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甚至幾乎無法走路,家人連忙轉送急診住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季節交替時期天氣變化大,血液循環變差,發炎物質不容易被血液帶走,因此,許多類風溼性關...

閱讀詳情 »

醫療院所與人工智慧學校共同研發1套病情惡化預警系統,輔助醫護團隊適時提供醫療照護。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風險,醫療院所與人工智慧學校共同研發1套病情惡化預警系統,透過AI技術,幫助醫院的照護團隊快速找到病況惡化的住院病人。 當醫護人員測量住院病患的體溫、血壓、心跳等6項生命徵象時,相關的生理數據可透...

閱讀詳情 »

又濕又寒的季節,約個三五好友相約吃熱呼呼的火鍋暖身,彷彿是迎接冬季必做的事!但火鍋中的高普林卻是誘導痛風發作的兇手,因此醫院門診近期也開始出現需多痛風發作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大約1/4痛風患者有腎結石。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痛風、結石、高血壓和中風都有連帶關係。痛風不但會併發結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什麼不戒酒呢?」酒癮患者很常被問這個問題,其實很多酒癮患者也曾經多次想要戒酒,但因為環境因素、人際壓力、情緒控管與睡眠失調等等又走向復發的道路。酒精成癮難戒斷 併發疾病害人多「戒酒澆愁」是酒精成癮與濫用的人,最常見的喝酒理由,酒精成癮不僅會傷害健康,增加憂鬱症、焦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民眾走路不時膝蓋痛、腰痠,只好花大把時間去復健診所治療。然而,其實這些毛病可能是長期錯誤的步態累積所致,若沒有矯正步態,恐怕是治標沒治本。擅長足部醫學物理治療師鄭融指出,下肢關節嚴重退化後,臨床往往難處理,不妨先以動態足壓檢測,揪出錯誤步態行為。步態有問題 注意關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氣溫變化大,急性冠心病就醫人數增加,其中部分患者年僅三、四十歲就心肌梗塞!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醫師指出,仔細檢視這些年輕型心肌梗塞的患者,發現他們多半不是有抽菸習慣、就是膽固醇明顯過高。過去有患者才十七歲就心肌梗塞、檢查發現也是血中壞膽固醇超高。壞膽固醇不容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求子之路充滿了辛酸與淚水,40多歲的吳姓婦人積極求子,曾做過十次試管嬰兒療程,治療期間胚胎染色體診斷PGS均失敗,每當在開獎時刻,結果總讓夫妻兩人跌落谷底,正打算放棄的同時,無意間看見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李新揚理事長操作「子宮輕刮術」的影片,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決定找李新揚...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