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變化血液循環差 類風溼性關節炎疼痛加劇

  66歲賴姓果農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典型個案,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但日前採收葡萄時,四肢關節突然疼痛,返家後服用止痛消炎藥仍無效,甚至幾乎無法走路,家人連忙轉送急診住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季節交替時期天氣變化大,血液循環變差,發炎物質不容易被血液帶走,因此,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症狀加劇。蔡肇基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系統不良所引發的慢性發炎性關節疾病,患者免疫系統誤認,才會導致患者關節腫痛,致病機轉仍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臨床觀察,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年齡為30到50歲之間,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倍,而確診方法為抽血檢查,以及病患是否關節腫痛、晨間僵硬等症狀。蔡肇基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的疾病,患者骨骼和軟組織受到破壞,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影響生活。

  發病的前3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必把握此時機,積極接受治療。如果延遲就醫,除了關節之外,心臟、肺臟、眼睛、肌肉、神經血管等器官也會遭受侵害,一旦症狀持續惡化,甚至有肢體殘障之虞,造成不可逆的身心遺憾。

  蔡肇基提醒,中年男女如果關節腫痛、僵硬,或有疲勞、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症狀,且持續4至6個星期,就應該尋求免疫風溼科醫師診斷,如確診,患者應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才能嚴格控制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常反覆發作,不少患者習慣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在親友介紹下,服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蔡肇基呼籲病友,應該相信醫療專業,由醫師評估後調整藥物,避免發炎因子持續 破壞關節,導致關節遭變形。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規定,再鬆綁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基於人道考量,針對居家隔離、檢疫者,如果因為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的規定,調整為自居家隔離、檢疫第1天起,無症狀者就可向地方衛生單...

閱讀詳情 »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腎功能確實下降到透析治療(洗腎)的標準了⋯⋯,但不對,仔細檢視過去的惡化速度和去年底的數值,明明還可以撐個四年,怎麼退得這麼快?」診間裡,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董淳武端詳著病歷,陷入沉思;滿臉無助的病患茫然地問:「真的沒辦法了嗎?」 這位70多歲、家住高雄的慢性腎臟病患,5月間...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有本國籍20多歲女性(案522)及印度籍30多歲男性(案523)確診,分別自愛爾蘭及印度入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案523因工作來台,是9月9日入境,經居家檢疫期滿後,...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限量「國慶口罩」曝光!今年配合2020國慶典禮主視覺,口罩國家隊特別在徵用口罩的產量之外,挪出餘力生產了一款「國慶口罩」,而被外界戲稱為防疫五月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等人,今(7)日下午就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搶先戴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