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孕婦須知

該選何種方式生產?

自然產vs.剖腹產

文/曾詠蓁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王樂明主治醫師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Jojo 演出/葉怡君・柯利貞

 

在醫學進步的今天,女性在選擇生產方式時,多了一些選擇。要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好?醫師表示,除非產婦有特殊情況,否則應儘量採取自然的方式生產,自然產是較符合生物自然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寶寶都有好處。

 

萬芳醫院婦產科王樂明主治醫師表示,在大型醫學中心或區域教學醫院級以上的醫院,因接受轉診病患或處理高危險妊娠等等因素下,剖腹產率約達40%~50%或甚至更高,這數字看似不理想,但若加上地區型醫院及診所的數值,台灣產婦整體的剖腹產率,大致上維持在符合衛生單位訂定30%比例的標準。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自然產

採用陰道生產將胎兒娩出的方式稱為自然產。王樂明醫師表示,站在醫師的立場,會希望產婦除非是有特殊情況,應儘量採取自然產的方式生產,自然產是較符合生物自然的分娩方式,對產婦、寶寶都有好處。

優點

民間有一種常聽的說法是「自然產痛前面,剖腹產痛後面」,這也說明了自然產在產後恢復的優勢。對媽媽來說,自然產的好處在於傷口較小,因此產後恢復較快,約住院2至3天就可以出院回家。有些媽媽生產時若順利,生產完後就可下床走動,哺餵母乳時也比較不會受疼痛的干擾,更有利於哺乳。

自然產對寶寶來說好處也很多,寶寶出生時經過產道擠壓、摩擦而出生,可刺激寶寶的身體及神經,使呼吸道內的羊水可較順利排除與吸收,肺部能順利展開,出生時呼吸會較順暢。也有研究指出,自然生產的寶寶免疫系統發展較好,腸道也會較健康。

缺點

王樂明醫師指出,古早時代的阿嬤都生得很多,生4個以上孩子的比比皆是,因此在他的門診裡,常見有80、90歲的阿嬤有子宮脫垂的困擾,這個現象說明了自然產可能會有的副作用。

除了子宮脫垂之外,要經歷陣痛、產程較無法預測、尿失禁、會陰撕裂傷等,都是自然產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現在女性都生得少,多數只生1~2個,因此除非是高齡產婦,否則因自然產導致子宮脫垂、嚴重尿失禁等問題的並不多見。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剖腹產

傳統有為寶寶選擇吉時出生,以後一生富貴的觀念,加上有些女性怕經歷產痛,或是擔心自然產會導致之後陰道鬆弛,影響跟老公之間的性福,所以有不少產婦反而會選擇剖腹產。

優點

剖腹產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體重約3,000克左右的胎兒娩出。王樂明醫師表示,剖腹產的最大好處是無需等待產兆、經歷產程的痛苦,生產時間可以完全人為掌握,因此純就生產效率而言,剖腹產自然較佳。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缺點

王樂明醫師指出,剖腹產時會採取半身麻醉,之後劃開腹部、子宮壁約10多公分的傷口,將寶寶拉出,清理胎盤、胎膜之後,再進行縫合。這是一種侵入性手術,因此住院會長達5天,當麻藥退了之後產婦會感覺傷口疼痛,無法下床,會需要在床上躺數個小時並觀察,恢復後的子宮與腸子、膀胱容易產生沾黏,產婦日後容易有脹氣等消化不良的問題,而且若傷口沒好好護理,會留下疤痕。

對寶寶來說,大人選定的「吉時」並非他要出生的生理時間,而且國外研究指出,剖腹產的寶寶腸道菌落容易失調,雖然剖腹產寶寶出生時的平均體重比自然產寶寶輕,但從6週大開始,體重都比自然產寶寶重。

 

研究團隊認為,自然產寶寶在生產時接觸到媽媽產道內的益生菌,因此有助於日後身體新陳代謝的發展,有學者懷疑,全球肥胖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剖腹產的比例增加,剖腹產對寶寶的影響可能不只在出生那一刻而已,媽媽為寶寶選擇出生方式時應多方考慮。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婦須知]該選何種方式生產?自然產vs.剖腹產|媽媽寶寶

相關推薦

部立桃園醫院疫情擴大,至今已累計15位相關人員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緊急加開記者會,會上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三類群體」全列居家隔離期滿採檢,且即刻起勿外出、等候通知。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在得知訊息後,立刻轉貼並表示,請協助轉發通知、團結支持醫護人員。根據陳時中表示,上述三類群體包含,1/6至1...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今(24)日再添2確診,指揮中心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告擴大回溯接觸者,預估至少5千人受影響。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過臉書對此表示,這是不得不的決定,盼來得及阻斷傳播。談及近期有論者以當年SARS比擬當前狀況,林氏璧認為,當年和平醫院封院,「是很不智的決策」,讓沒病的人都染病,最上策應...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疫情再擴大,今再添2確診者。行政院長蘇貞昌晚間貼文表示,稍早他與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等人,會同經濟部、內政部等部門,在政院召開防疫會議。蘇貞昌強調,除了增列居家隔離的對象範圍,警政與民政系統也會全力支援後,在最快的速度下完成擴大防護網。並且,桃園市也會提供所有防疫人員和隔離檢疫者最大...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針對回溯1月6日至19日醫院感染事件相關範圍之(一)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二)陪病者及其同住者、(三)案889就醫時之相關接觸者,即日起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若已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安排採檢,並持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另,未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