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2天的健康約定》癌細胞並不壞!

《52天的健康約定》癌細胞並不壞!

癌細胞因為需要而產生

 

反覆過著不規律的生活,當端粒達到極限時,細胞即停止分裂,通常人會因為傷口無法癒合而死亡,但這時會出現一種細胞,仍試圖堵住穿孔。

 

胎兒的生殖細胞中有端粒的複製酵素端粒酶,能夠不斷進行細胞分裂。當端粒到達極限時,就會出現同樣具有端粒酶,而且能「反覆無限進行分裂的修復細胞」。

 

這個救世主的名稱就是「癌細胞」。

 

大概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了救助我們的生命而產生的細胞,為什麼卻會奪走我們的性命呢?」是的,「誕生於世上的所有生物,都希望存活下去」。並不是我們的腦子裡這樣想(腦子裡有時甚至想自殺),而是細胞中的基因裡已寫入了「生存下去」的命令。因此連沒有頭腦的水蚤或細菌,都想要生存。

 

癌細胞也是一樣。癌細胞出現後,同樣為了生存而反覆進行細胞分裂。若將癌細胞比喻為家族。最初僅父親與母親二人生活,房子雖然狹窄,但是相處愉快。不久後小孩出生,接著孫子來到人世,成為一個大家族,房子已不敷使用。這時,如果旁邊有空地,一定會想要增建。

 

癌細胞增加後,也會在鄰近的器官增建,這稱為「浸潤」。或是遷居至更寬敞的地方。癌細胞也會遷移至肺臟、肝臟等較大的器官,這稱為「轉移」。

 

癌細胞的產生是為了救助我們不良生活習慣所傷害的身體。因此罹患癌症後如果依然不改變生活習慣的話,癌細胞就會漸漸擴大,不久之後出現浸潤和轉移乃是必然的事。

 

憎恨癌症或是詛咒罹患癌症的命運都於事無補。不如感謝癌細胞,「謝謝你們為了幫助我而努力,但現在不用了。因為我已經改變了生活習慣,辛苦了!」如此親切的安撫癌細胞。行為會引發癌症,如果能改變引起這種行為的思想,並改善生活習慣,應可壓制癌細胞的發展,與它們和平共存。所以必須確實理解一切的發生都是具有意義的。

 

要預防癌症,或防止癌症復發,改變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

 

 

不會發生癌症的身體才是美麗的身體

 

罹患肺癌時,即使憎恨也於事無補。癌是為了治療因吸菸而傷害的肺部所出現的修復細胞。因此首先應該戒菸,並向其他吸菸者說明戒菸的重要性。

 

同樣的,發生心肌梗塞時憎恨動脈硬化也無濟於事。因為,動脈硬化是為了治療被肥胖、甜食、吸菸傷害的血管而出現的瘡痂。因此首先應改善飲食生活和戒菸,並向家人及有代謝症候群的友人說明正確飲食生活和戒菸的重要。

 

沒有生病也不可大意,最好盡早改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若是已經生病,則不可失去意志或對醫師唯命是從。即使生了病也不嫌遲。抱著一定能痊癒的希望,盡可能的改善生活習慣。年輕時作惡多端,被捕時依然惡形惡狀,就算在死刑前以高價買得免罪符,也無法登上極樂世界。

 

同樣的,年輕時每天過著不正常的生活,健康檢查中被指出異常,依然偷偷吸菸、飲酒,出現了癌症或心肌梗塞時,才急忙購買昂貴的補充劑或健康食品為時已晚。每天雙手合什,對於今天能夠活著抱持感謝之心,清心寡欲,努力工作,飲食減量,充分咀嚼,多多走路,早睡早起──養成這種習慣,不僅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不會復發,可以健康長壽的度過一生。

 

不但如此,內在的健康也能顯現在身體表面,看起來年輕而美麗,實際體驗光滑肌膚和緊實肌肉的體型。

http://www.womany.net/read/article/2064

相關推薦

前幾天,網上一條新聞傳得很熱,說台灣一35歲男子每天看手機3小時,患上嚴重頸椎病,醫生診斷他的頸椎老化到了70歲。蔣醫生說,胸椎有肋骨支撐,出現問題比例最小,頸椎和腰椎都沒有支撐,是脊柱中發病最多的兩個部位。   寧波有個15歲女孩,每天玩手機、玩電腦常常有五六個小時,前段時間她出現頭暈、...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週末最開心的就是與三五好友跑趴暢飲到天明,一杯一杯酒精飲品不斷下肚,以至於隔天甚至到上班日仍出現宿醉的窘態,不僅生理上不舒服,還可能影響到工作上的表現,要如何擺脫酒後的宿醉感,不如可以靠一些食物還讓你的症狀舒緩些,現在GQ就提供5種解宿醉的優質食物,讓你暢飲過後還能免煩惱的去上班! 1-椰子水...

閱讀詳情 »

保養不應只是靠瓶瓶罐罐,身體細胞在作代謝的時候和氧化還原有關係,會讓體內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則是加速衰老的原因,因此要抗老很重要的就是要抗自由基,我們可以從平常的飲食開始調整,多吃抗氧化食物能夠幫助清除自由基,而究竟有哪些食物具有抗氧化營養成份呢?現在就送上9種食物,幫助皮膚保養,助你抗衰老! 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你有偏頭痛的煩惱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寬祥表示,偏頭痛有很高的遺傳機率,父或母有偏頭痛,子女遺傳機率達46%。目前治療多以止痛藥為主,但治標不治本,患者可到頭痛門診,針對病情給予預防性治療。 根據台北榮總針對台灣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男女罹患偏頭痛的機率,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