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

「一名30出頭的周姓年輕男子,在某科學園區擔任研發工程師,工作壓力不小、時常熬夜加班有內痔病史,一年多前,他突然因為持續兩個多月的腹痛向我求診,透過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處有惡性腫瘤,化驗結果為直腸癌二期,正值打拼奮鬥年紀的他當然無法接受,甚至驚訝不已,他告訴我一開始血便以為是痔瘡復發,就近跑去住家附近小診所拿塞劑處理,要不是腹痛難耐,恐怕還找不到真正元兇…..」

【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 還是腸癌?】

痔瘡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有許多痔瘡患者因為沒有症狀沒就醫不知自己有痔瘡,然而,隨著大腸癌年輕化,許多少年得痔的年輕人可別再痔瘡、腸癌傻傻分不清,除了有痔要伸(就醫),也要小心,像周姓男子這樣的個案下一個可能就是你。

痔瘡跟腸癌本來一點關係都沒有,痔瘡不是腫瘤,它是長在肛門附近的血管組織的一種病變,處理得當,跟痔和平共存相守到老也是沒問題。然而,痔瘡引起的出血,跟大腸癌症狀非常類似,導致兩者時常被患者甚至醫師誤判,臨床經驗來看,其實有以下幾個方法可做區別:

**1. 血便型態

痔瘡通常發生在肛門附近,受到糞便擠壓出血的顏色會是鮮紅色多;若是大腸癌,除非腫瘤位置靠近肛門口才會有鮮紅色的血便,但若不是肛門附近的腫瘤,腫瘤越往大腸內部出現的血便顏色則越暗紅。

 

**2. 便血量與血液型態

痔瘡是靜脈血管的病變,當肛門用力導致痔瘡出血時,血量往往較大,嚴重起來會連續好幾天,用衛生紙一擦也有明顯的血跡,好比我們抽血打針,血管一旦受到注射外力被弄破卻沒有用棉花按住,就會造成明顯的血量。

如果是腸癌引起的血便,因為腫瘤與糞便混在一起,除了出血血量不大,也比較黏稠,類似我們表皮破皮出血,出血頻率多半時有時無,正因為如此,有不少痔瘡病人甚至醫師誤判斷是痔瘡復發,用外用藥膏或塞劑診治初期是有效(血便不見)而輕忽。

**3. 疼痛症狀

痔瘡的疼痛只在肛門外部,人家常常說的坐立難安,正是形容痔瘡太大引起的不適;然而,腸癌除非腫瘤位置靠近肛門才會難以「坐」人,如果伴隨持續的腹痛,就千萬一定要往腸癌方向考慮,這是因為腸道被腫瘤阻塞,提醒一下,通常出現腹痛的腸癌,期數都不樂觀。

 

最後,要注意的是:有痔瘡不一定是大腸癌,沒有痔瘡也可能有大腸癌,當兩者並存時,除了用血便與疼痛做區別判斷外,沒有出血的痔瘡,也還是有大腸癌發生的風險喔,這種狀況多出現在大腸右側的腫瘤,這個部位多半是剛形成的水狀糞便,腫瘤出血容易包在糞便內不易看到,除非進行糞便潛血,或者用更精確的無痛內視鏡檢查才被揪出,總之,癌症要早期預防,還是定期透過正確工具檢查最好。(來源:良醫健康網)

了解更多癌症檢測資訊,歡迎來電一昇基因 【北區(02)2228-6220/中區(04)2280-1700/南區(06)261-3200】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或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ke.url.tw/》幫助您了解更多。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糖尿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已從過去的第五名竄升為第四名,而家族遺傳、體重增加等,皆是引發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只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於體重增加的問題,一旦體重增加,不單單只會增加肥胖風險,其實也會影響內臟脂肪,進而增加胰島素阻抗,使糖尿病風險大增。  吃多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0歲的陳先生一個月前感冒,經治療後症狀陸續改善,但咳嗽的症狀依然存在,去過數家診所仍不見起色。至醫院就診時,發現陳先生除咳嗽症狀外,還伴隨有喉頭異物感、緊緊的情形。在吃東西後,不時會有上腹悶痛及胸前時感灼熱刺痛的不適感。醫師判斷應是胃食道逆流所引發的慢性咳嗽,給...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為了所有喝的、吃的,口感都能順口容易下肚,藉以刺激買氣,事實上,今日的人們,幾乎天天與「糖」共伍,即使有意避開,仍會暗中中招,舉例而言,像是不少民眾所寄望瘦身的纖體飲,或是促進身體健康,榮獲國家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的優酪乳,加入糖分更是無可避免,造就所有糖分大軍,彷彿...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健康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也是無可取代的珍寶,但近年來,隨著工作忙碌、生活型態及與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普遍民眾在營養攝取上,無法達到均衡,以致於身體漸漸的開始發出警訊,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有多數人就開始服用各式不同的健康食品。  但日前卻有項最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